核心观点
1) 公司控费提效,2020 年业绩预增。据业绩快报,2020 年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7000 万元-7500 万元,同比增长177.6%-197.5%。预计Q4 实现归母净利润802 万-1302 万,同比预增112.2%-119.8%;相比Q1(归母净利润同比-48.2%)、Q2(归母净利润同比-21.9%)、Q3(归母净利润同比-12.9%)业绩好转,系公司面对疫情,主动控费提效,降低了管理费用、销售费用。
2) 公司拟收购子公司深圳光为剩余股权,加强光模块业务布局。
公司拟以1.39 亿元现金收购深圳光为剩余全部41.2%股权。
深圳光为主营光模块业务,承诺2021-2023 三年:营收分别不低于3.2 亿元、4 亿元和5 亿元;扣非净利润分别不低于2600万元、3000 万元和3400 万元。测算本次收购深圳光为整体市值为3.37 亿,对应2021 年PE 约为13 倍。
3) 收购光为将实现协同效应,进一步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公司与光为目标客户群高度重叠,通过完成全资收购,将深度赋能光为,提升其技术研发、市场营销、生产管理、供应链管理等方面水平。同时,通过收购也将提升公司在通信领域中的市占率,优化公司业务组合。
4)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测公司2020-2022 年EPS 分别为0.211元/0.26 元/0.28 元,对应市盈率分别为72 倍/57 倍/54 倍。
公司专注天线射频,加强光模块业务布局,将受益5G 基建及光模块行业景气,维持对公司“增持”评级。
5) 风险提示:国外疫情控制不及预期;5G 建设不及预期;光模块行业竞争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