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为国内云母提锂龙头企业,具有完整产能布局及业内领先的成本优势。公司有望在锂价高位运行阶段获取丰厚利润,我们预计2022-2024 年公司归母净利分别为67.00/76.47/77.85 亿元,分别给予锂电新能源业务和特钢业务2023年8/10 倍PE 估值,对应目标价约150 元/股,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特钢厂商布局云母提锂,享受锂价上涨带来的红利。公司以特钢业务起家,2017年起进军云母提锂行业,收购矿山资源,打造采选冶一体化布局,目前已成功转型为“特钢+锂电”双轮驱动的云母提锂龙头。随着锂价上涨及产能释放,公司业绩大幅增长,2022 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42.7 亿元,同比增长675.97%。
锂价预计保持高位运行,锂生产商的一体化及锂云母资源重要性不断提升。锂行业供需矛盾短期内无法缓解,锂价在突破55 万元/吨后有望冲击更高水平。全球锂资源开发的扰动因素日益增多,锂的资源焦虑可能长期存在,优质稳定的锂资源保障和拥有一体化布局的锂厂商成为锂电新能源产业链中的核心资产。
在国内锂资源开发加速的趋势下,本土锂云母资源有望贡献新的供给增量。
公司自有矿山资源充足,锂盐产能布局完善。公司拥有的化山瓷石矿资源量折合43.41 万吨碳酸锂当量,参股矿山白水洞高岭土矿资源量折合7.86 万吨碳酸锂当量。公司现有年产3 万吨/年碳酸锂产能,配套建设350-360 万吨/年选矿产能,精矿自给率约90%。公司选矿产能未来有望达到600 万吨/年,锂盐年产能有望达到5 万吨。公司产业链布局完善,与江西钨业合资建设2 万吨/年碳酸锂产能,与正极材料及电池回收厂商深入合作,独立建设2GWh/a 锂离子电池项目。
公司成本优势突出,充分享受锂价上涨带来的红利。公司在多环节改进云母提锂工艺,综合利用采选矿副产品,以降低生产成本。公司锂云母原矿采购成本较低,2022 年上半年公司碳酸锂成本为5.57 万元/吨,同期外购锂精矿的锂盐厂商生产成本约18 万元/吨。随着锂价大幅上涨,2022 年第三季度公司锂盐单吨净利高达30.2 万元。我们预计,随着四季度锂价进一步上行,公司锂盐单吨净利有望继续拉阔。
特钢业务盈利能力稳健,为公司贡献稳定现金流。公司拥有成熟的特钢生产技术和成本控制手段,2021 年公司不锈钢销量同比增长8%至31.4 万吨,单吨毛利维持在2000 元左右。除2020 年受疫情影响外,特钢业务自2017 年以来实现的归母净利润始终保持在3 亿元以上,2021 年增至4.2 亿元,创历史新高。
风险因素:高锂价压制下游需求;云母提锂矿渣处理问题限制产能投放;新能源政策变动影响资源收购;锂价大幅下跌;在建项目推进不及预期。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公司为国内云母提锂龙头企业,丰富的锂云母资源为公司带来显著的成本优势。随着采选冶产能逐步扩张,公司有望在锂价高位运行阶段获取丰厚利润。预计2022-2024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7.00/76.47/77.85 亿元,对应EPS 预测分别为16.16/18.44/18.77 元/股。公司业绩来自锂电新能源业务和特钢业务,我们采用分部估值法分析公司估值。我们预测公司2023 年锂电新能源业务和特钢业务将分别实现净利润72.19/4.28 亿元,参考锂行业可比公司估值(天齐锂业、赣锋锂业等国内锂行业头部企业Wind 一致预期对应的2023 年平均PE 为8 倍)和特钢行业可比公司估值(久立特材、中信特钢等特钢行业公司Wind 一致预期对应的2023 年平均PE 为11 倍),分别给予公司锂电新能源业务和特钢业务8/10 倍PE 估值,对应市值分别为578/43亿元,合计市值约620 亿元,对应2023 年目标价约150 元/股,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