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4 月28 日晚,公司发布2021 年年报和2022 年一季报。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20 亿元,同比增长20.33%;实现归母净利润1.22 亿元,同比下滑4.75%。2022 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05亿元,同比增长26.59%,实现归母净利润0.60 亿元,同比增长83.70%。
拓宽下游应用,需求此消彼长,全年营收增速符合预期。2021 年,受益于新能源头部客户的突破、行业应用场景不断拓宽,紧抓锂电、光伏等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增长,公司机器人本体和智能制造业务整体同比增长15.34%,占营收比例达66.97%。其中,机器人本体国内市场收入同比增长104.70%,焊接机器人借力Cloos 实现在中国市场153%的高速增长。另一大主营业务自动化核心部件业务同比增长20.14%。
从工业机器人整体销量来看,虽然3C 行业的自动化需求有所减弱,但新能源行业的需求迅速递补,全年产量达33.6 万台,同比大幅增长44.9%。今年一季度,工业机器人累计产量受长三角疫情影响,增速有所下滑,但我们认为自动化改造需求仍在,公司产品受下游客户认可,看好未来三个季度工业机器人需求延期释放对公司业绩的拉动作用。
多因素导致盈利短期承压,成本传导至下游毛利率水平有望恢复。
由于产品结构变化、大宗商品涨价、部分电子元器件采购物流不畅、以及英镑和欧元的汇率波动等因素影响,公司的归母净利润增速水平不及营业收入增速。其中,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业务的毛利率基本持平,而自动化核心部件业务的毛利率较去年同期下滑5.09 个比分点,为32.71%。公司营运能力持续保持优良状态,经营性现金流净额持续为正,优质客户数量不断增加,现金回款能力进一步提升。年内,公司已通过提价、加大电子元器件的国产替代等手段来消除成本对毛利率的影响,一季度毛利率已呈现出环比回升。我们认为通过合理经营管理,提升供应链的国产化率,公司盈利水平将有望恢复。
逐渐消化前期战略并购布局,坚持多层级研发不动摇。2021 年公司研发投入为2.82 亿元,占营业收入的9.33%,较上年同期增加1.21 个百分点,持续保持较高比例。着力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全球研发布局和多层级研发体系,坚持核心技术与供应链自主可控的发展理念。
报告期内,公司发布了多款运控及机器人新产,包括全系列ED3L 驱动器、EM3G 系列中惯量电机、30/50Kg 压铸机器人、600Kg 六轴机器人等。公司在消化前期战略并购布局的基础上,进一步朝着“国家化研发+本地化优质制造+全球化市场营销”的思路发展,我们认为公司协同效应良好,品牌力、产品力持续增强,长期仍具备广阔发展空间。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产品具备核心竞争力,着力投入研发,打造机器人全产业链,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基于自动化市场的高景气度,我们预计2022-2024 年可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6/3.09/4.11 亿元,对应对应PE 为57/42/31 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自动化市场不及预期的风险,协同效应不及预期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