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性价比策略抢占预制菜B 端市场
公司上半年盈利出现下降,据中报披露,22H1 实现营业收入68.15 亿元,yoy-35.71%,实现归母净利润3618 万元,yoy-88.25%。公司盈利出现下降主要由于1)去年同期冻肉贡献盈利,基数较高;2)猪价下行,公司食品业务单价下降,收入降低;3)养殖出现亏损;4)抢占B 端市场,主动降低食品业务毛利率。公司采取高性价比策略抢占B 端客户市场,我们调整公司22-24 年鲜冻肉及食品业务毛利率及均价,预计公司22-24 年归母净利分别为0.66/3.85/5.41 亿元,EPS 为0.06/0.36/0.50 元,由于公司今年养殖业务拖累业绩,而核心食品业务潜力足,因此采用23 年估值,参考23年可比公司Wind 一致预期24 倍PE 均值,考虑到公司预制菜业务处于快速扩张期,我们给予23 年30 倍PE,目标价10.80 元,维持“买入”评级。
预制菜销量同比增加,渠道拓展专注B 端
受新冠疫情叠加生猪价格下降影响,公司上半年屠宰、食品等业务收入出现同比下降,但公司不断耕耘B 端,特别是中小B 端经销商,预制菜销量取得增长。1)产品:公司上半年生鲜及肉制品总销量36.08 万吨,同比+17.41%。分产品,鲜冻肉收入51.40 亿元,同比-33.11%,熟食制品收入1.71 亿元,同比-11.27%,预制菜收入5.08 亿元,同比-12.41%。2)渠道:
预制菜销售以B 端为主,围绕西南、华中、华东等重点市场进行网络布局,专注各类B 端经销商渠道的开发,在全国化布局下,公司经销商较去年年末增长18%以上,山东/华中/华东/西南地区分别增长 687/432/392/202 家。
一体两翼优势渐显,产能布局到位
发展战略上,公司坚持一体两翼,以预制菜为核心,养殖+屠宰为之护航。
预制菜研发:围绕中餐、火锅食材、烧烤串类、小吃等消费场景,加大研发投入,不断创新,从质量、口味、保鲜等方面入手,力求为客户提供创新菜品。目前已培育出培根、酥肉、肥肠类、预制五花肉、预制梅肉类等亿元级大单品及潜力大单品。产能方面,公司现有食品产能超15 万吨,规划产能33 万吨。客户服务方面,公司注重客户差异化服务,为B 端大客户提供定制化菜品服务,体现出公司屠宰量的优势,能够保障客户供货的稳定性。
目标价10.80 元,维持“买入”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22-24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66、3.85、5.41 亿元(前值2.37、4.95、8.17 亿元),对应EPS 分别为0.06、0.36、0.50 元(前值0.22、0.46、0.75 元),目标价10.80 元(前值11.50 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生猪产能恢复速度不及预期,非洲猪瘟疫情风险,食品安全风险,渠道开拓效果不及预期,产品研发不及市场需求,猪价波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