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项:
公司发布2021 年三季报,实现收入27.95 亿元,同比增长8.47%;实现归母净利润2.62 亿元,同比下降22.59%;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52 亿元,同比下降23.49%。公司业绩符合预期。
2021Q3 单季度实现收入9.70 亿元,同比增长4.14%;实现归母净利润1.07亿元,同比下降10.19%。
平安观点:
业绩逐季提升,盈利能力持续改善。2021Q1-Q3 公司收入分别为8.90 亿、9.36 亿、9.70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64 亿、0.84 亿、1.03 亿元,呈持续提升态势;Q1-Q3 毛利率分别为39.47%、41.47%、45.90%,净利率分别为9.94%、12.47%、14.68%,盈利能力持续改善。我们认为公司毛利率提升主要得益于API 业务毛利率提升,肝素粗品价格下降幅度高于API。
核药收入占比预计超过30%,已成为主要利润来源。2021H1 核药收入5.28 亿元,占比29%。我们认为Q3 公司核药板块保持持续恢复状态,1-9月份收入占比有望超过30%,而利润端占比预计接近60%,已成为公司主要利润来源。API 业务收入端占比预计跟2021H1 接近,在58%左右,而利润占比在40%左右。
核药生态圈持续完善,不断丰富研发管线。目前公司已经形成核素制备、研发(CRO)、生产、销售配送等全产业链布局。在大型设备配置证放开背景下,存量品种弹性大,预计2021 年将新增3-4 个核药房。研发管线持续丰富,公司新成立上海蓝纳成,并通过股权绑定核心人员利益。蓝纳成依托依文思蓝(EB)技术平台布局了6 大创新产品,前景可期。
当前估值性价比高,维持“强烈推荐”评级。考虑到制剂业务下滑,以及各地散发疫情对核药业务恢复的拖累,我们将公司2021-2023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调整至3.90 亿、5.12 亿、7.30 亿元(原预测为4.43 亿、5.74 亿、8.02 亿元),当前股价对应2022 年PE 仅22 倍,估值性价比高。核医学具有高壁垒+负面政策免疫+创新属性,未来成长空间广阔,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原料药价格波动风险:公司肝素钠原料药价格目前处于高位震荡,一旦价格大幅下降将对公司业绩产生不利影响;2)核医学产品放量不及预期:存量品种放量受PET/CT 装机量以及核药房建设进度影响,存在放量不及预期的可能;3)研发风险:公司目前在研品种较多,存在研发失败或进度不及预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