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要点
事项:
公司公布2020年报,实现收入34.19亿元(+14.24%),归母净利润4.18亿元(+170.0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94亿元(+103.76%),EPS为0.52元/股,业绩符合预期。
同时公司公布2021一季报报告,实现收入8.90亿元(+24.76%),归母净利润6690万元(-9.44%),符合之前预期。
2020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2.5元。
平安观点:
2020 业绩符合预期,原料药业务表现较好:2020 年公司实现收入34.19亿元(+14.24%),其中原料药业务收入17.26 亿元(+52.90%),表现亮眼,主要得益于肝素原料药的量价齐升,销量2.56 万亿单位(+8.36%),价格提升估计在40%左右;核药业务收入9.30 亿元(-12.44%),主要受疫情影响,其中安迪科收入4.18 亿元(+8.79%),云克收入3.44 亿元(-24.01%);制剂业务收入6.36 亿元(-7.05%),同样受疫情影响。2020年归母净利润4.18 亿元(+170.02%),2019 年剔除商誉减值和提前支付安迪科股权对价后实际归母净利润约3.77 亿元,因此2020 年实际净利润增长在11%左右。净利润增速低于收入增速主要由于低毛利率的原料药业务占比提升,2020 年公司毛利率49.73%(-9.62 pp)。
2021Q1 核药板块强势复苏:2021 一季度公司收入8.90 亿元(+24.76%),归母净利润6690 万元(-9.44%),其中原料药业务收入5.10 亿元(+16.80%);核药业务收入2.45 亿元(+89.40%),展现强势复苏势头,其中重点产品18F-FDG 和云克注射液收入分别增长78%和86%;制剂业务收入1.18 亿元(-11.22%)。2021Q1 利润增速低于收入增速主要是肝素原料药成本上升和核药销售结构变化所致。2021Q1 公司毛利率为39.47%(-6.12 pp),净利率9.94%(-2.27 pp)。我们认为伴随核药业务的持续恢复,公司盈利能力有望逐步回升。
打造完整核药生态圈,未来发展空间广阔:目前公司已初步形成核素供应、药物孵化、转化服务、生产配送、诊疗营销五台核药平台, 构建了完整的核药生态圈网络,先发优势明显。核药产品研发方面,公司通过自研和与NMP、GE、北肿、新旭生技等的合作,布局前沿品种。2020 年研发投入1.26 亿元(+30.71%),目前各项研发工作进展顺利,NaF 已启动临床,病人在持续入组中,99mTc标记替曲磷即将提交注册申报资料,188Re 依替膦酸盐2b 期临床试验中,18F-FP-CIT 即将提交IND申请,钇90 微球目前正在进行临床前生物学评价工作。核药房建设方面,公司拥有短半衰期核药房14 个(预计每年新增5-6 个,3 年内达到30 个),长半衰期核药房7 个,核药高速公路初步建成。
核医学发展空间广阔,维持“强烈推荐”评级:目前公司已构建起完整核药生态圈,先发优势明显,核医学由于其高壁垒、负面政策免疫以及创新药属性,未来发展空间广阔。考虑到到目前原料药业务占比仍然较高,且2021 年原料药业务增速预计下降,因此我们将2021-2022 年公司净利润预测调整至5.03 亿元、6.42 亿元(原预测为5.94 亿元、7.40 亿元),预计2022 年净利润为8.07 亿元,2021-2023 年EPS 预测分别为0.63 元、0.80 元、1.01 元,当前股价对应2021 年PE 为31 倍,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原料药波动风险:原料药价格有一定波动性,若价格大幅下降,则影响公司业绩表现;2)核医学市场放量速度低于预期:受政策等因素影响,PETCT 装机和F18 放量具有一定不确定性;3)研发风险:在研品种能否顺利获批具有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