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公司发布2024 年半年度报告,2024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4 亿元,同比-4.59%(调整后),实现归母净利润20.56 亿元,同比+12.51%(调整后);其中Q2 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6 亿元,同比-2.53%(调整后),环比+20.34%,实现归母净利润10.33 亿元,同比-8.51%(调整后),环比+1.06%。
点评:
C2 装置盈利能力依然强劲,24Q2 业绩实现环比正增长:2024Q2,国内PDH 价差559 元/吨,同比-634 元/吨,环比+85 元/吨;聚丙烯价差970 元/吨,同比+309 元/吨,环比+175 元/吨;丙烯酸价差2131 元/吨,同比+354 元/吨,环比+585 元/吨;丙烯酸丁酯价差202 元/吨,同比-153 元/吨,环比-385 元/吨。2024Q2,C3 产业链,PDH、聚丙烯、丙烯酸价差环比增长,丙烯酸及酯价差环比下滑。C2 产业链,2024Q2,美国天然气价格同比小幅下跌,国际原油价格同比增长,公司乙烷裂解装置盈利能力优势依然显著。24Q2,在连云港石化及平湖石化部分装置检修背景下,公司业绩依然实现了环比正增长,展现出公司优异的盈利能力及管理能力。
C3 新项目投产有序,α-烯烃综合利用项目正式开工建设保障中长期成长:2024 年7 月15 日,公司80 万吨多碳醇项目(卫星能源三期项目一阶段)顺利投产,意味着公司顺利解决来了C3 一体化产业链上下游原料配套的问题,实现C3 产业链耦合闭环,卫星能源三期项目二阶段稳步推进。2024 年6 月24 日,公司在徐圩新区投资新建的高端新材料产业园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年产250 万吨α-烯烃轻烃配套原料装置、5 套年产10 万吨α-烯烃装置、3 套年产20 万吨POE 装置、2 套年产50 万吨高端聚乙烯(茂金属)、2 套年产40 万吨PVC 综合利用及配套装置、年产1.5 万吨聚α-烯烃装置、年产5 万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装置、副产氢气降碳资源化利用装置以及LNG 储罐。2023 年12 月29 日,α-烯烃综合利用高端新材料产业园项目(一阶段)环评公示,一期投资 121.5 亿元,建设 2 套 10 万吨/年α-烯烃装置、1 套 90 万吨/年聚乙烯装置(45×2)、1 套 45 万吨/年聚乙烯装置、1 套 12 万吨/年丁二烯抽提装置、1 套 26 万吨/年芳烃处理联合装置及配套的 200 万吨/年原料加工装置(含 WAO 配套装置)。公司基于以轻烃一体化为核心,打造低碳化学新材料科技公司的发展战略,公司采用自主研发的高碳α-烯烃的技术,积极向下游聚乙烯弹性体(POE)等新材料延伸,进一步夯实公司功能化学品、高端新材料和新能源材料的发展基础。
坚定投资者为本发展理念,推动规范且可持续运营。自上市以来,公司不断完善对投资者持续、稳定、科学的分红回报机制,与全体股东分享公司高速发展的红利。
2021-2023 年,公司累计分红18 亿元,其中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占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17%。经营治理层面,公司坚守合规底线,夯实公司治理框架,深入优化内控管理体系,有效降低各环节风险,保障公司股东合法权益。此外,公司高度重视信息披露工作,建立公开、公平、透明、多维度的投资者沟通渠道,有效传达公司的投资价值,增强投资者信心。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公司新材料项目有序推进,未来成长动力充足,我们维持公司2024-2026 年盈利预测,预计2024-2026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9.64亿元/69.75 亿元/88.98 亿元,折合EPS 分别为1.77 元/2.07 元/2.64 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上涨;新增产能投放不及预期;全球经济复苏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