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项:
公司2021H1 实现营收108 亿元,同比增长126%,归母净利21 亿元,同比增长348%,其中单二季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14 亿元,环比增长77%,创造了公司自上市以来单季度最好盈利。
评论:
量价双升,C3 盈利超预期。按照公告,公司在2021Q1 投产了36 万吨丙烯酸+30 万吨丙烯酸酯一期项目,这意味着Q2 是该项目第一个完整的生产报期,预计丙烯酸+丙烯酸酯的产能单季度环比增幅为30%-40%。在价格上,2021H1丙烯酸和丙烯酸丁酯含税价依次为10639 元/吨和17091 元/吨,分别同比上涨32%和90%,原料端丙烷和丙烯分别上涨42%和24%,这使得丙烯工段盈利收缩,丙烯酸和丙烯酸酯盈利明显改善,量价双升驱动Q2 盈利大幅改善。
C2 项目一期如期投产,费用修正后当期年化利润约30 亿元。连云港石化年产135 万吨PE+219 万吨EOE+26 万吨ACN 一期在2021 年5 月20 日一阶段一次性成功开车。在连云港石化的口径下,公司实现营收16.2 亿元,净利润2.8亿元,净利率17%,低于公司原有业务的净利率,主要转固初期装置开车费用集中体现,导致管理费用偏高,待项目正常运转后有望回到正常水平,预计能有6 个百分点左右的优化空间,修正费用一期项目当期利润年化约30 亿元。
在利润结构上,乙烯到PE、EOE 和ACN 工段的利润主要取决于产品的景气度,乙烷到乙烯工段的利润则取决于乙烷的价格和公司的加工费水平。从目前市价来看乙烷到货成本匡算值为3300 元/吨左右,比丙烷低约1000 元/吨,使得乙烷路线具有明显的原材料成本优势,叠加经济复苏进程中高PE 和ABS价格和价差,使得C2 基地的盈利非常值得期待。
继续大力投资,深度掌握丙烯酸产品定价权。公司与浙江独山港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订框架协议,计划总投资115 亿元人民币,其中102 亿元投建年产80 万吨PDH、80 万吨丁辛醇、12 万吨新戊二醇及配套装置,其余13 亿元依托公司丰富的氢气资源,建设氢气充装站、氢气液化装置,一期建设年产3000吨的氢气充装站,二期建设年产11000 吨的液氢装置及配套设施。按照规划,该项目计划2021 年11 月前开工建设,2024 年6 月前投产运营。该项目PDH和丁辛醇、戊二醇是丙烯酸及酯的核心原料,深度一体化叠加丙烯酸及酯龙头的地位,公司正在深度掌握丙烯酸产品定价权。
加快布局化学新材料,积极涉足新蓝海。化学新材料是化工行业升级的必由之路,诸多高壁垒高附加值的品种亟待突破。公司积极顺应时代需求,技术层面通过与浙江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产学研平台加快研发创新,加快乙烯齐聚法合成长链α -烯烃及 POE 技术开发项目的中试;产品层面,加快推进连云港基地环氧乙烷下游聚醚大单体、乙醇胺、乙烯胺以及 EAA 新材料等项目建设。
围绕新能源对化学新材料的需求梳理相关产品,计划于2022 年建成以环氧乙烷与二氧化碳加成反应生产电池级碳酸乙烯酯(EC)、碳酸二甲酯(DMC)、碳酸二乙酯(DEC)、碳酸甲乙酯(EMC)等装置,包括 VC、FEC 等产品规划,积极涉足新蓝海。优势层面,原材料一体化的成本优势、高纯度轻烃原料易加工和公司的规模优势,使其在技术、资金和原料层面都具备开拓新疆土的条件。
投资建议:基于当前的景气度和公司的产能投放进度超预期,我们上调公司2021-2022 年盈利预测(原预测值为21 亿元和32 亿元),并新增2023 年盈利预测,2021-2023 年归母净利新的预测值为52 亿元、64 亿元和82 亿元,其中2022 年业绩预期中假设丙烯酸及酯价格有所回落,对应的EPS 依次为3.00、3.73 和4.78 元/股,公司近3 年PE 中枢约为15 倍,按照公司2022 年业绩给予15 倍PE 估值,上调公司目标价至55.95 元/股,维持“强推”评级。
风险提示:原料气乙烷、丙烷价格上涨超预期,丙烯酸及酯景气度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