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公司通过深耕华东区域及拓展全国市场保障了管材销量稳定增长,同时通过套保及现货储备来降低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在年底加大其他客户回款从而降低恒大事件影响。公司太阳能业务收入增幅40%以上,拟挂牌新三板助力进一步发展,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2021 年净利润同比下降22.84%。公司公告2021 年业绩,实现营业收入88.81亿元,同比增长26.22%;归母净利润5.77 亿元,同比下降25.04%,还原股权激励费用后同比下降21.70%。单四季度来看,公司营业收入25.12 亿元,同比增长9.99%,在地产需求大幅下滑的背景下,公司通过深耕华东区域以及拓展华北西北等区域,保障了销量稳定增长;归母净利润2.17 亿元,同比下降6.37%。
公司目标2022 年主营业务收入96.52 亿元,同比增长14.77%,期间三项费用预算增长幅度不超过主营业务增长幅度,控制在12%以内,净利润预算考虑不确定因素影响,同比增幅不低于15%。
管材销量同比增长13.75%,原材料上涨导致毛利率下降7.24pcts。2021 年公司管材总产量为73.80 万吨,同比增长13.75%,一方面公司继续在华东优势区域深耕渠道下沉,配合在江苏区域新建产能继续挖掘当地市场需求,另一方面继续拓宽全国布局,在华北及华中区域收入增速超过30%以上,公司整体产销量增速远高于行业增速2.50%左右,市占率进一步提升。管道产品平均售价10276 元/吨,同比上涨11.21%;单位成本为8218 元/吨,同比上涨22.28%,主要因为原材料PVC/PE/PPR 价格同比大幅增长30%,原材料占成本比例80%左右,但公司通过现货储备和期货套期保值方式锁定了部分原材料成本。虽然公司及时调整了销售价格,但由于需求下滑背景下行业竞争较为激烈,无法完全传导上涨的成本,管道业务综合毛利率为20.02%,同比下降7.24pcts。
太阳能业务发展良好,拟分拆挂牌新三板。公司控股子公司“公元太阳能”主要从事光伏发电领域节能环保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受益于行业需求良好,公司2021 年太阳能业务收入5.94 亿元,同比增长42.16%;实现净利润1519.06万元,占公司整体的2.63%。为了增强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力,拟改制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并申请挂牌新三板。
年底加大回款对冲恒大事件影响。2021 年公司就应收票据中1.67 亿元与恒大达成购买资产解决方案,还持有恒大集团4.78 亿应收账款余额,恒大应收账款减值由按账龄组合计提改为单项计提增加信用减值损失,2021 年对恒大计提减值损失1 亿元左右,但公司在2021 年底加大对其他客户的回款力度,从而冲回一部分应收账款减值,因此全年信用减值为4800 万元。后续公司将积极与恒大集团协商寻求相应解决方案,避免损失进一步扩大。
风险因素:房地产与基建投资不及预期;公司新增产能投放进度较慢;新业务发展进度较慢,原材料成本大幅上升。
投资建议:公司稳步推进华东渠道下沉及全国市场拓展,但是考虑到原料价格高位等因素,我们调整2022~2023 年EPS 预测至0.72/0.87 元(原预测为0.82/0.96 元),新增2024 年EPS 预测为0.87 元。参考历史估值水平,我们给予公司2022 年12 倍PE,对应目标价6.5 元,维持公司“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