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公司公布2021 年年报,2021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5.66 亿元,同比增长45.77%;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6.76 亿元,同比增长104.33%,每股收益2.12 元。
公司发布2022 年一季报,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0.68亿元,同比增长30.63%,环比增长14.54%;实现净利润10.64 亿元,同比增长0.03%,环比增长25.83%。
钛白粉行业景气上行,量价齐升推动公司业绩增长。公司是我国钛白粉行业的龙头企业,规模和出口量均为国内第一。2021 年我国钛白粉行业总体运行良好,受全球经济复苏推动钛白粉需求增加、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钛白粉市场产销两旺,钛白粉价格呈阶梯状上涨,景气有所提升。公司钛白粉业务实现量价齐升,推动了全年业绩的增长。2021 年公司钛白粉产量90.22 万吨,同比增长10.41%,其中硫酸法钛白粉和氯化法钛白粉产量分别为64.61 万吨和25.62 万吨,同比增长6.86%和20.52%;销量方面,公司全年共销售钛白粉87.78 万吨,同比增长5.46%,其中硫酸法钛白粉 62.12 万吨,氯化法钛白粉25.66 万吨,同比分别减少2.75%和增长32.52%,氯化法钛白粉销售的快速增长推动了公司钛白粉业务销量的提升。价格方面,2021 年公司钛白粉平均售价为17314 元/吨,同比上涨31.6%。全年实现钛白粉收入151.99 亿元,同比增长38.79%,占营业收入比重为73.90%,同比下降3.72 个百分点。此外公司铁系产品实现收入21.10 亿元,同比增长10.72%,钛制品实现收入12.92 亿元,同比增长58.99%,锆制品实现收入9.77 亿元,同比增长3419.14%。在各项业务的推动下,公司全年实现收入206.17 亿元,同比增长45.56%。
从盈利能力上来看,2021 年钛白粉产业链上下游价格均呈上涨态势,公司凭借产业链一体化优势,自产钛精矿、硫酸等原材料价格以及合成金红石、高钛渣的稳定供应保障了钛白粉和海绵钛的持续生产和产品质量,盈利能力有所提升。全年公司钛白粉业务45.02%,同比提升9.03 个百分点,铁制品毛利率48.57%,同比提升4.88 个百分点,钛制品和锆制品毛利率22.39%和2107%,同比提升10.53 和9.04 个百分点。公司全年综合毛利率41.93%,同比提升6.58 个百分点。在收入和盈利能力的提升推动下,公司全年实现净利润46.76 亿元,同比增长104.33%。
2022 年钛白粉价格继续上行,一季度业绩保持良好态势。2021年底以来,以公司为代表的钛白粉龙头企业连续三次上调钛白粉价格,推动国内钛白粉价格继续保持上行态势。钛白粉出口形势 亦总体维持较好态势,行业景气高位运行。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0.68 亿元,同比增长30.63%,环比增长14.54%;实现净利润10.64 亿元,同比增长0.03%,环比增长25.83%。受同期原材料钛精矿和硫酸价格上涨影响,公司单季度毛利率环比有所下滑,一季度综合毛利率 34.81%,同比提升2.66 个百分点,环比下降5.15 个百分点。
切入锂电产业链,磷酸铁项目放量在即。公司凭借钛白粉产业副产硫酸亚铁带来的成本优势,切入锂电产业链。通过新建项目、合作、收购等方式,布局多个项目。包括年产20 万吨电池材料级磷酸铁项目、年产20 万吨锂离子电池材料产业化项目、年产10万吨锂离子电池用人造石墨负极材料项目、年产20 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年产15 万吨电子级磷酸铁锂项目,其中年产20 万吨电池材料级磷酸铁项目(一期5 万吨磷酸铁)、年产20 万吨锂离子电池材料产业化项目(一期5 万吨磷酸铁锂)、年产10 万吨锂离子电池用人造石墨负极材料项目(一期5 万吨石墨负极)已进入试生产阶段或具备投产条件。
公司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引进高端人才,积累了磷酸铁、磷酸铁锂及石墨负极光进的规模化生产技术,同时公司现有的原材料供应体系能够有力支撑公司新能源发展战略,公司废副产品硫酸亚铁,富余产能烧碱、硫酸、蒸汽、氢气等可直接或间接用于锂电池正负极材料的生产,降低生产成本。公司在锂电材料领域的系列新项目有望打开公司发展的天花板,培育第二增长曲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计公司2022、2023 年EPS 为2.11 元和2.47 元,以4 月21 日收盘价19.24 元计算,PE 分别为9.10 倍和7.80 倍,给予公司 “增持”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海外需求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