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月9 日,公司公告称,由全资子公司中炭新材料实施建设的年产10 万吨锂离子电池用人造石墨负极材料项目一期2.5 万吨生产线已建成,进入试生产阶段。该项目是公司在去年7 月筹划的三个新能源项目之一,彰显了公司积极融入新能源电池材料领域的战略决心,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我们看好公司利用自身资源端优势,纵向一体化布局持续向下游新能源正负极材料领域推进的战略规划,公司未来业绩拥有第二驱动力,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事项:2022 年2 月9 日,公司公告称由全资子公司河南中炭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年产10 万吨锂离子电池用人造石墨负极材料项目一期(年产2.5万吨)生产线已建成,目前进入试生产阶段。该项目于去年8 月由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建设地点位于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项目分二期建设,一期建成年产2.5 万吨生产线,二期建成年产7.5 万吨生产线,项目总投资额15 亿元。
公司资源端成本优势显著,低成本联产体系向下不断推进。公司是国内钛白粉行业龙头,拥有“钛精矿-氯化钛渣-氯化法钛白粉-海绵钛-钛合金”全产业链,在原辅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的背景下,垂直一体化的全产业链竞争优势显著。同时,公司生产钛白粉粗品的过程中,副产品硫酸亚铁和氢气、烧碱、硫酸、双氧水、蒸汽等可直接用于锂电池正负极材料的生产,既拥有相关产品的生产成本优势,又能提高公司的综合生产效益,增厚公司业绩。公司依托现有的核心资源和优势,一体化的低成本联产体系不断向下推进。
积极布局新能源领域,多个电池材料项目进展顺利。公司近年来抓住锂电池市场需求快速增长的机会,利用自身优势,积极进军新能源电池材料领域。公司于21 年3 月收购了河南中炭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开始进入石墨负极行业。21 年7 月,公司共筹划三个新能源项目:年产20 万吨电池材料级磷酸铁项目、年产20 万吨锂离子电池材料产业化项目和年产10 万吨锂离子电池用人造石墨负极材料项目。21 年11 月,公司又审议通过了年产20 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的建设。目前,公司各新能源材料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预计项目陆续投产后公司利润将迎来新增长点。
风险因素:产品价格大幅波动;局部疫情出现反复;项目试产进度不及预期
投资建议:公司纵向一体化布局大战略持续向下游推进,投资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公司未来业绩具备第二驱动力。我们持续看好公司的长期战略规划和业绩潜力,维持公司2021/22/23 年的归母净利润预测为42.18/49.66/57.77 亿元,对应EPS 预测分别为1.77/2.09/2.43 元。我们参考公司所在行业当前平均PE估值(14 倍),考虑公司的行业地位及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给予公司2022年20 倍PE 估值,维持公司42 元的目标价,维持“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