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3Q1 年公司实现营收344.85/72.14 亿元,同比+13.49%/+2.12%,实现归母净利润15.96/6.47 亿元,同比+35.25%/+115.01%。公司是消费电子精密件龙头,纵向垂直整合“材料+精密零组件+组装”,深度绑定A 客户并不断新增产品、料号、份额;横向延伸拓展汽车、光伏等增量蓝海市场。我们看好公司横纵向布局带来的增长动能,维持“买入”评级。
2022 年业绩相对稳健,23Q1 超预期,全年减值有望大幅收窄,轻装上阵。公司2022 年实现收入344.85 亿元,同比+13.49%;毛利率20.73%,同比+4.40pcts,主要系产品结构优化;归母净利润15.96 亿元,同比+35.25%;扣非归母净利润14.94 亿元,同比+85.68%。经营层面,公司2022 年安卓相关业务导致资产减值达10.55 亿元,2023 年减值有望大幅收窄,轻装上阵。营收结构来看,公司2022 年精密功能及结构件/充电器/汽车/材料收入分别为241.13/65.44/11.82/10.39 亿元, 占比70%/19%/3%/3% , 同比+8.77%/+16.75%/+166.32%/-17.09%。费用端来看:公司2022 年销售费用率0.88%, 同比-0.16pct ; 管理费用率4.23%, 同比+0.27pct ; 研发费用率6.07%,同比+0.47pct;财务费用率0.43%,同比-0.77pcts,主要因本期汇率变动产生汇兑收益增加;整体期间费用率11.61%,同比-0.19pct,持续降本增效、改善盈利水平。23Q1: 公司收入72.14 亿元,同比+2.12%,环比-26.50%;毛利率20.49%,同比+3.88pcts,环比-2.74pcts;归母净利润6.47亿元,同比+115.01%,环比+74.78%,扣非归母净利润4.28 亿元,同比+80.19%,环比+343.75%。
消费电子业务:大客户手机料号持续提升,积极布局AR/VR 增量蓝海。我们测算,公司消费电子业务中手机收入占比约70%,且以大客户为主。我们预估,目前公司已覆盖ASP 约20 美元且供应份额约40%,有望凭借规模优势和垂直整合优势进一步增加覆盖料号(如模组类产品、结构件产品等)、提升供应份额。此外,公司围绕大客户布局新品类零部件,积极布局MR 等新品,我们测算单机价值量有望达到70-100 美元,并且在后续产品上亦有研发推进;非A 端而言,公司独家代工Nreal AR 眼镜,实现结构件以及整机组装的完整产业布局。
新能源业务:汽车、光伏业务快速成长,打造新的营收增长点。1)电池结构件业务:覆盖动力及储能,我们预计2023 年收入有望翻倍。电池结构件是新能源电池的重要构成,我们测算其单位价值约4000-4500 元/GWh,预计全球电池结构件市场2022-2025 年CAGR 约28%。目前公司已通过外延收购+多个投资项目逐步加码电池结构件业务,在福建等地区围绕着核心客户产线布局配套建设四大结构件工厂,并已成功切入国内头部锂电客户供应链。2)光伏微逆ODM 业务:布局微型逆变器组装,配套产能持续扩张。市场空间方面,我们预计至2025 年全球微逆市场空间超过500 亿元。在光伏领域,2019 年公司收购赛尔康提升模组器件制造能力,可为客户提供包括微逆产品在内的代工服务;目前已深度绑定全球微逆龙头Enphase 且成为其最大的ODM 代工厂之一。我们测算公司ODM 份额约占Enphase 30%-40%产能。我们看好公司光伏业务后续伴随核心客户的全球拓张而成长。
风险因素:宏观经济波动影响下游需求;公司新产品新料号拓展不及预期;公司新业务开拓进展不及预期;公司新增产能释放不及预期;汇率大幅波动;行业竞争加剧;公司计提大额资产减值等。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公司为精密功能及结构件龙头,垂直整合、横向扩张,成就智能制造一站式平台。消费电子领域,公司深耕A 客户业务,产品线、产品料号持续丰富,并积极布局折叠屏、AR/VR 等新品类;新能源领域,公司积极把握新能源汽车、光伏建设行业发展机遇,有望受益发展红利。考虑到公司大客户端份额提升、安卓业务减亏等因素,我们上调公司2023/24 年净利润预测至22.3/27.4 亿元(原为20.6/25.8 亿元),新增2025 年净利润预测为31.1 亿元,对应EPS 预测分别0.32/0.39/0.44 元。参考消费电子终端零部件可比公司(立讯精密、比亚迪电子、长盈精密)2023 年Wind 一致预期PE水平约21 倍,以及汽车零部件可比公司(科达利、震裕科技)2023 年Wind一致预期PE 水平约27 倍,我们基于审慎原则,给予公司2023 年20 倍PE估值,对应目标价6.3 元,维持“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