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空间:二线及以下城市新能源车增长潜力最大。我们测算,到2025年二线及以下城市为8倍增长空间,一线城市为5.5倍。
行业现状:插混在二线及以下城市销售乏力,核心原因在于过去插混对标新能源车,而现在对标的是燃油车。1)产品定位:过去插混以具有上牌红利政策地区为目标市场,售价高于同级燃油车;2)技术上:过去采用并联构型,存在“亏电油耗高”缺点,依赖充电。DM-i率先解决“成本高”、“亏电油耗高”的行业痛点,对标燃油车,在二线及以下地区的蓝海市场抢占先机。
重点市场:公司选择重庆、天津、湖南、江苏、广西作为“区域战役市场”进行营销尝试,DM-i供给相对充沛。在区域战役市场试点营销是公司对DM-i需求的真正反馈,其销量情况可以说明在供给充裕之下DM-i能带来怎样的增长幅度。从7月区域战役市场终端销售数据看到:
DM-i带动公司份额大幅提升。7月公司在区域战役市场市占率从2月(DM-i交付前)1.34%提升到4.88%,五个月公司市占率提升3倍以上。
其中,7月公司在天津市占率跃居第1,重庆排名第2,南京排名第3,南宁排名第4。
DM-i在非一线城市也展示出强劲需求。7月DM-i在二线及以下城市销量远超插混竞品,对标燃油车。
DM-i开启自主直面合资竞争的格局,同级别销量排名靠前。在战役地区,7月秦DM-i在A级轿车市场份额排名进入前五,宋DM-i在A级SUV市场排第三。
估值:目标市值1.5万亿(新能源车9900 + 动力电池4000 + 半导体1000 + 消费电子500)新能源车业务:强势自主品牌估值已突破原有估值框架和区间,市场对于国内顶尖新能源车和燃油车自主品牌已给到5倍左右的PS估值(比如公司、长城汽车)。去年公司5.5倍PS峰值反应市场对新能源车业务的溢价(去年市场未考虑电池外供溢价)。当前DM-i需求旺盛,销量预期持续向上,参考历史给5.5倍PS,对应9900亿元的估值。
其他:动力电池业务约4000亿元,消费电子业务约500亿元,半导体业务约1000亿元。
对于新能源汽车,二线及以下地区未来存在8倍的增长空间,高于一线城市,是一片蓝海市场。我们认为,DM-i的技术特性以及产品定位将最先打开这一市场。通过试点区域,我们已经看到在供给充沛情况下DM-i带来的巨大销量弹性。随着产能瓶颈突破,DM-i销量弹性将在全国范围释放,新能源车销量继续走高。
同时公司加速供应链对外开放,动力电池外供持续推进,将打开收入与业绩增长空间。我们预计公司2021年~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8、89、113亿元。估值方面,我们认为当前公司估值的锚为DM-i,DM-i需求强劲,同时动力电池外供预期提供估值溢价,公司市值有望突破1.5万亿元(其中新能源车业务估值约10000亿元,动力电池业务约4000亿元,消费电子业务约500亿元,半导体业务约1000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分析
汽车市场复苏不及预期:全球疫情影响未完全消除,存在复发风险,进而制约行业复苏。
原材料涨价的风险:上游原材料涨价、如芯片等核心部件供应不足等因素对行业形成扰动。
动力电池等零部件外供不及预期:公司拥有整车业务,在终端市场与其他OEM存在竞争关系,或制约公司电池及其他零部件外供给其他OEM。
政策不及预期:目前新能源汽车仍然享受如购车补贴、免购置税等政策红利,未来政策退出或对市场需求产生扰动。
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随着以大众、特斯拉为代表的全球厂商加速投放新能源车型,国内汽车市场竞争加剧,公司在市场份额、利润等方面面临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