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对象:董秘
Q&A
1、行业状况?
杂牌不愿轻易退出,待价而沽,某些杂牌渠道优势明显,会努力让收购方高价收购,在彻底没戏之前都在做挣扎,这会让整个市场和公司很受伤,1H2016 伊利奶粉销售也下滑超过20%。《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将在今年10 月1 日起实施,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会给企业一定过渡期,现有产品和现有品牌注册时限到2018 年1 月1 日。2016 年10月1 日开始接受企业申请,当第一批注册奶粉审批通过之后,大家才能知道严格程度。2018年1 月1 日新老划断同时针对国内品牌和国外品牌,公司会在第四季度开始申请,明年一季末估计能审批下来,公司肯定第一批申请,但不能保证是第一批申请下来。
2、公司去库存情况?
若公司继续压渠道库存,则损失会很大,因为整个行业目前甩货动作很大。从今年二季度开始,公司不再要求代理商压货,毕竟等到市场转好时,公司再处理老库存会很被动,今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还是不会向代理商压货,公司不去参与行业搅局。
3、国内婴幼儿奶粉竞争状况、发展趋势?国外冲击?
国内奶粉价格体系是由渠道布局形成的,若渠道全部消亡,国内奶粉价格确实可以很便宜,但是国内确实有很多消费者需要导购,尤其是三、四线城市的妈妈。这里有个很尖锐的问题,就是电商占比确实在提升,第二点是,电商价格也不便宜。
海淘渠道有天然优势,我国农产品如牛肉,国外价格远低于国内,凡是涉及农产品都有这样的问题。国家最初在推注册制时,并未对海外产品进行约定,后经国内厂家提议,食药局&质监局最终提出国外奶粉也需要注册制,否则国内乳制品企业将无法生存。
目前确定的是,在国内高压环境下,国内搅局因素将减少,消费者信心将逐步建立,国家顶住WTO 压力将国外产品纳入监管。国外冲击仍会有,但消费者会逐步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
4、国内补贴?国外奶粉收购?
在国内,政府有两种补贴方式,一种是以原始投资的形式补贴企业,另一种是在收奶时补贴。
公司在收购国外大包粉的同时,会在国内共建牧场。公司成人粉用国内奶源,国产占比在30%-40%。
5、公司对牧场计划?
目前安达已经有一块,之后与恒天然还有牧场合作。
6、 渠道建设?战略重点?经销商转代理商模式?公司对终端信息掌握?
渠道演进是很明确的,公司会加快电商领域拓展,公司目前有两个电商渠道路径,(1)京东;(2)集团在打造妈妈购平台,公司会通过该平台做销售,现在已经有若干个百万级客户。
KA 渠道在婴幼儿奶粉方面不再增长,婴童连锁店有很明显的渠道优势,贝因美有60%-70%是通过经销商销售,现已转为代理商模式。经销商转代理商的意图:(1)让没有实力的经销商退出;(2)长期看,奶粉价格将下行,单罐利润下降,因此公司需要给代理商更大的地盘以维持他们原有的经销利润,让他们保持经销动力。
消费者信息可以通过注册保存在公司系统内,公司原计划在终端门店让消费者扫二维码,从而获取其采购信息,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公司发现很多消费者并没有扫码意识,伊利消费者的扫码比例也低于50%。此外,某些代理商会在淘宝上开C 店,渠道已经发生很多变异,所以公司很难给出准确数据。
7、 与恒天然合作计划?
公司正在逐步落实要约收购战略协议。
8、 产品升级?
公司将继续定位国产中高端品牌,因为消费者不会给自己孩子买低端产品。
9、 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公司应收款持续上升,原因?是否会进一步上升
基于注册制即将推出,公司在去年第四季度给代理商额度打市场。这种政策一旦推出,就不可能很快回款,由于金额较大,公司不会让应收款继续上升,会在行业好起来(即注册制落地执行&产品开始紧俏之后)再回收。放账期和销售政策及销售进度相关,也与公司给代理商的品类相关,公司已不再压货,应收账款余额正在下降。以前公司只对KA 和婴童系统放4 亿应收账款,去年第四季度才给代理商10 亿元应收账款,公司今年上半年计提了7000 多万减值,跌价准备政策过于谨慎,不排除公司会调整过于保守的跌价准备计提政策。
10、公司对成本预期?公司是否会从海外补库存?
今年上半年享受了部分去年甩尾的优势,下半年成本会小碎步上行。欧盟奶牛应不会再增产,今年恒天然奶农亏的还是很厉害的,接下来就是中国新生婴儿数能否再刺激奶价上升。公司在这个时间不会从海外补库存。
11、假奶粉事件对公司的影响?
假奶粉事件究竟对公司有多大影响很难说,天猫门店客户量确实出现下降。
12、2018 年1 月1 日之后,跨境电商奶粉状况?
没有注册审批过的奶粉是不能在国内销售,跨境电商也如此,审批难度尚未明朗。
13、公司主要消费区域?
公司主要销售区域在三、四线城市,公司在往高端产品升级,因为消费者本身在升级。贝因美有200-300 元,100-200 元产品,目前200-300 元产品占比逐级上升。一、二线超市渠道广告效应仍要维系,但一二线消费者对国外大品牌认同度还是非常高的。
14、从恒天然采购原奶量?
投资者可以看年报的关联交易部分。公司会控制从恒天然的采购量,若从恒天然购买过多原奶,则其他供应商会减少与公司合作,公司与恒天然也会丧失价格谈判能力。
15、费用问题?
公司没有可以收缩终端促销,目前看费用率居高不下,是因为销量在降低。
16、公司是否考虑收购海外奶粉品牌?
公司是希望所有产品打上贝因美品牌,同时并不抵触海外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