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股逻辑:被忽略的汽车轻量化细分赛道,被低估的铝挤压龙头当前市场对汽车轻量化标的的关注仍集中在铝铸造行业,尤其特斯拉等新能源标杆车企供应链,如旭升、拓普、爱柯迪等。我们认为铝挤压未来的成长空间同样巨大,尤其行业竞争格局要明显优于前者,亚太科技是汽车铝挤压行业龙头,有望经历需求扩张下的盈利周期反转及估值修复。
从燃油车至新能源车,铝挤压材单车用量激增公司深耕汽车铝挤压市场20年,铝挤压(相对铝压铸)具备强度更高、稳定性更好等性能优势,广泛应用于热交换系统管件,在底盘车身系统上渗透率逐步提升,在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上快速放量。新能源乘用车铝挤压零部件单车用量较燃油车提升数倍,2025年国内乘用车市场总需求约198万吨,2020-2025年CAGR约30%。
公司竞争优势在于规模成本、工艺质量、配方设备等,占据Tier1龙头及标杆OEM供应链公司是工信部乘用车铝挤压材制造业单项第一,2018-2021年国内市占率持续提升,目前约31%;竞争优势包括规模成本、产品质量体系及性能、基材配方及先进工装设备know-how等,客户覆盖博世、大陆、法雷奥等全球Tier1龙头以及大众MEB、特斯拉、长城、蔚来、理想等标杆车企供应链。
产能利用率提升,叠加产品结构优化,盈利拐点清晰2019-2020年公司产能利用率仅约七成, 2021年随着需求提振(H1增长61%)攀升至八成以上;2022年产能或释放至29万吨,铝价企稳或下跌预期叠加产能利用率提升、产品结构及运营优化,公司盈利能力有望反转。
盈利预测:预计2021-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05/5.78/7.33亿元,同比+13.4%/+42.5%/+26.9%,对应PE分别约19.9、14.2和11.0倍,估值低于同类竞争对手,具备向上修复空间。
风险提示
第一点,上游原材料价格恢复不及预期。公司成本端主要受上游原材料铝锭价格的影响,上游铝锭价格若持续走高或将使得公司业绩承压。
第二点,新能源领域新客户拓展不及预期。公司在新能源赛道的拓展取决于进入整车厂新能源车型供应链的能力,若拓展不及预期将影响增量业务。
第三点,汽车轻量化进程中,铝挤压工艺对比其他铝合金加工工艺,在整车用铝量中的渗透率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