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公司发布2021 年半年度报告,公司2021 年H1 实现营收844.2亿元,同比增长67.9%,实现归母净利润65.7 亿元,同比增长104.7%。其中2021 年Q2 实现营收498.4 亿元,同比增长70.5%,实现归母净利润39.5 亿元,同比增长99.0%。
简评
浙石化一期产能逐渐释放,二期预计带来更多业绩增长。公司控股子公司浙石化“4000 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工程已实现稳定满负荷运行,二期工程的第一批装置也已经于2020 年11月1 日投入运行,2021 年4 月和6 月,二期工程的乙烯和乙二醇装置分别实现了顺利开车,成功产出合格产品,其余装置的试车工作也在稳步推进中,产能稳步爬坡。产能的释放使得公司业绩得到了大幅增长。浙石化一期中投产的双酚A、丙烯腈2021 年H1 价格分别22753、14074 元/吨,同比上涨124%、62.6%,价差14130、11015 元/吨,同比变化+11182、+4673 元/吨,涨幅巨大。炼油产品、化工产品和薄膜系列的毛利率分别为30.7%、39.2%以及31.8%,较高的毛利水平使得公司盈利能力显著增强。公司2021 年H1 炼油产品和化工产品分别实现营收274.1 亿元、322.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5.3%和75.2%,分别占公司营收32.5%、38.3%。浙石化2021 年H1 实现营收560.4 亿元,净利润113.3 亿元,其中荣盛石化持有51%股份,为公司带来57.8 亿元的权益收益,其营收和净利润同比2020 年H1 分别上涨103.5%、152.3%亿元,2021 年H1 的净利润甚至超过了2020 年全年净利润112.3亿元,浙石化项目业绩持续释放是公司2021 年H1 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预计2021 年下半年可实现浙石化二期全部投产,二期项目包括EVA、ABS、聚醚多元醇、顺丁橡胶、丁苯橡胶等在内的附加价值更高的乙烯下游产品,增加了公司业务种类,进一步提升公司全产业链优势,公司未来业绩上涨空间巨大。
产能快速扩张,为公司未来成长带来新动力。公司近几年快速扩张产能,除了浙石化项目之外,公司子公司逸盛大化100 万吨/年瓶级切片、海南逸盛50 万吨/年瓶级切片和永盛科技7 万吨/年聚酯薄膜扩建项目投产,分别带来聚酯切片、涤纶丝及薄膜的营收同比增长113.5%和35%。公司浙石化二期规划中包括30 万 吨EVA 产能,近年来随着光伏产业的迅猛发展,EVA 需求旺盛。根据卓创资讯数据,2021 年上半年EVA 平均价格达1.95 万元/吨,同比增长75.7%,环比增长33.3%。与普通EVA 材料不同的是,光伏级EVA 对装置和技术均有较高要求,目前国内生产厂家较少,国内EVA 市场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浙石化二期投产的年产30万吨EVA 材料可达到光伏级标准,随着具有高附加值的EVA 产能释放,公司盈利能力将得到进一步增强,抗风险能力得到提升。在目前盈利能力的基础上,公司未来包括年产25 万吨功能性聚酯薄膜扩建项目、与恒逸石化合作的年产600 万吨PTA 项目都在积极推进中,公司发展前景明朗,未来成长确定性强。
研发费用大幅增长,构建技术护城河。公司2021 年H1 研发费用达到了15.3 亿元,同比增长80.5%,其中Q2研发费用达到11.3 亿,同比增长54.1%、环比增长186.1%。研发费用的大幅增长主要来自于浙石化研发项目投入增加所致。公司长期以来一直重视研发生产,2012 年建立了“院士工作站”,2013 年建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7 年又成立了“聚酯新纤维研发中心”。大量的研发投入也为公司带来了丰厚回报。公司成功研发出大规模熔体直纺聚酯和纺丝技术,芳烃产品新的合成技术路线,以及利用副产品氢气将燃料油加工成石脑油的技术,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此外,公司利用所掌握的PTA、聚酯及纺丝生产技术进行相应生产装置的增容改造,有效降低了单位产能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增强了产品竞争力。公司以技术创新为发展动力,利用自主研发的石油化工产品降低了产品成本,提高产品附加价值,使得公司产品在市场中更具竞争优势。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公司2021、2022、2023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2.3、186.3、208.4 亿元,对应EPS 分别为1.51 元、1.85 元、2.06 元,对应PE 分别为13.3X、10.8X 和9.7X。考虑浙石化二期将于2021 年投产,且远期规划浙石化三期以及中金石化炼化项目,荣盛石化具备高成长性。
风险提示:行业产能过剩;全球经济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