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4 月26 日,公司发布2022 年一季报,实现营业收入9.81亿元,同比增长31.20%;实现归母净利润1.18 亿元,同比增长42.2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13 亿元,同比增长47.67%。
新能源/工控需求旺盛,成本控制显成效:据公司公告,22 年公司目标为收入/盈利增长20%以上,主要财务指标持续改善。从一季度看,年度目标有望高质量达成。22Q1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81 亿元,YoY+31.2%,QoQ+1.51%;主要由于新能源(汽车、光伏)、工控等下游领域需求延续去年上涨趋势。实现归母净利润1.18 亿元,YoY+42.23%,QoQ+8.2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13 亿元,同比增长47.67%,QoQ+15.66%;净利率11.95%,同比增长0.67pct,环比增长0.91pct;期间三大费用率6.06%,同比下降2.29pct,环比下降0.69pct;主要是公司注重成本控制,扩产带来的固定摊销逐步降低,盈利能力随之不断提高。毛利率25.09%, YoY﹣2.5pct,QoQ+2.66pct,环比大幅改善,主要由于:1)原材料涨价及化成箔电价上涨压力逐步缓解;2)21Q4 完成产品提价,22Q1 全面实施。此外,公司已采取多种措施降本增效,厂房屋顶几乎全部布局光伏电池板发电,并在同有关央企洽谈清洁能源的合作。
三大业务齐头并进,材料自供优化成本:据公司公告,未来几年内铝电解/薄膜/超容业务年均增长目标分别为20%/40%/50%以上。
(1)铝电解电容:新能源车、光伏、工控等领域需求高企,全球光伏逆变器前十大厂商中的七家已成为公司客户;21 年MLPC 月均出货达到660 万只(产能800 万只/月)。公司在4 月交流会指出化成箔自供率已达到75%-80%。双控限电对产能及产品性能造成影响,21Q3开始的电价提涨使得化成箔成本涨超50%。公司通过优化产品结构等措施保障电容的材料供应与性价比,22Q1 以来已有所改善。
(2)薄膜电容:公司于业绩交流会上指出,目前公司薄膜电容的性能与行业头部企业几乎无异,但由于规模仍较小,材料端和销售端存在一定差距,后续将保持产能扩张和市场开拓。光伏领域,子公司新江海动力新建的分布式光伏用盒式薄膜电容产线已于21 年实现量产,自产金属化膜产出提高50%;车载领域,海美电子电动汽车驱动用薄膜电容于21 年中标多个车企与电驱厂项目。
(3)超级电容:2021 年超容在智能表、轨道交通、电网等成熟市场的应用进一步提升,并切入港口机械、采掘装备、电网调频、油改电、 电动大巴等领域,在军工领域也有很大的应用前景。4 月6 日公司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新能源公交大巴车项目将于上半年在南通投用,试运行后成本端有望下降,超容大巴车规模也将逐步壮大。材料方面,公司自研多种超容电极,有效保障了材料的性能、品质和供给。
持续扩产开拓,预期业绩可观:公司在4 月业绩交流会上指出:1)公司的主要市场在光伏风电、电动车、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目前需求仍然旺盛,扩产持续进行,预计22 年大型电解电容产能增加30%以上,MLPC 产能扩大一倍,薄膜电容产能扩大40%,超级电容填平补齐。公司对能较快弥补公司成品类和应用等短板的标的保持关注,有相关收购项目在交流。2)公司已向比亚迪、小鹏、理想、大众、雷诺等新能源车企供货,特斯拉等更多的客户正在认定中。3)公司订单饱满,能见度到22 年三季度;出口营收占比40%左右。2020 年收购日本日立电容器,不断开拓海外新兴市场和提高战略客户市占率,是公司出口的主要发展规划。4)预估未来三年业务整体CAGR 达到30%左右。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5.62 亿元、55.97 亿元、68.39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13 亿元、8.02 亿元、10.39 亿元,EPS 分别为0.74 元、0.97 元和1.25 元,对应PE 分别为25.8 倍、19.7 倍和15.2 倍,维持 “买入-A”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涨价风险;限电限产风险;扩产进度不及预期;客户拓展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