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发布2021 年年报及2022 年一季报,2021 年实现营业收入1539.46亿元,同比增长66.4%,实现归母净利润70.71 亿元,同比下降2.1%;实现扣非净利润为60.16 亿元,同比下降1.2%。2021 年第四季度,公司单季度收入729.34 亿元,同比上升121.2%;单季度归母净利润23.81 亿元,同比下降6.5%,单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20.21 亿元,同比增加7.6%。2022年Q1 公司实现营收416.0 亿元,同比增长97.9%,实现归母净利润18.03亿元,同比增长33.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15.24 亿元,同比提升30.6%,2022 年Q1 非经主要是政府补助和投资收益,Q1 业绩超前期预告上限。
消费电子业务保持高速增长趋势,坚持多元化垂直整合路线。据IDC 统计,随着5g 时代的到来,2020-2025 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预计达到3.6%。2021 年公司在消费电子领域内实现1424.95 亿元收入,同比提高66.97%,毛利率为11.83%,同比-6.16pct,主要因低毛利率的立铠并表和上游原材料涨价造成。2021 年大客户TWS 产品出货情况出现回调,对公司净利润造成一定拖累,预计2022 年随着新款发布,此业务将重回增长曲线。公司在消费电子业务继续贯彻垂直整合理念,遵循“老产品,新客户、新市场”的战略原则,通过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和大客户的示范效应,开拓新的客户,同时在多品类的解决方案上,公司持续发力,在智能配件系统、iot 设备、可穿戴设备中都实现了高水平发挥。
汽车多种品类产品线不断完善,新设合资公司助力Tier1 业务深度发展。2021年,在海内外疫情和芯片短缺等影响因素下,公司汽车业务实现41.43 亿元收入,同比增长45.66%。随着汽车不断地向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发展以及消费电子在汽车上的不断普及,汽车市场前景可期且规模巨大,根据公司2021 年年报,中国2021 年电动汽车销量为352 万辆,预计2022 年将增长至500 万辆,同时根据伟世通公布的数据,全球智能座舱市场预计2025 年将达到738 亿美元。目前,公司在线束、连接器、智能新能源、智能网联和智能驾舱等多个产品均已形成主力产品线,产品覆盖面广泛,公司目前从零件、模块、次系统到整系统方案均已实现核心产品的完整布局。此外2022 年2月,公司拟与奇瑞新能源组建合资公司,设立整车ODM 平台,有望推动公司Tier1 业务进一步发展。
通讯业务打通全球市场,实现全方位突破。2021 年公司通讯业务实现营收32.69 亿元,同比提高44.32%,根据IDC 预测,到2027 年,全球服务器市场规模将达到1265 亿美元,同时,在4G 走向5G 的技术变革中,基站向多端口、多波数趋势发展,微小化、耐候性对精密制造的要求不断提高,相较于传统通信产品制造商,公司在消费电子精密制造行业积累的深厚经验跨界赋能至新的通信产业,预计将可获得更多、更好的商业机会。公司不断提升产品覆盖率,在原有电连接、光连接和射频天线等基础上增加了热管理和工业连接等产品。2022 年,公司将进行服务器等整机组装业务的布局,围绕整机加核心零部件的双线发展战略,逐步成为数据与通信的多品类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
内部管控成效显著,三费呈现下降趋势。公司2021 年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51%、2.43%和0.36%,同比-0.01pct、-0.23pct 和-0.62pct,内部管控效果显著,三费均呈现下降趋势,其中财务费用率下降主要受汇率变动影响。2022 年第一季度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51%、2.01%和0.35%,同比-0.32pct、-0.46pct 和+0.1pct,财务费用率上升主要原因是利息支出以及汇率波动导致的汇兑损益增加。
投资建议:我们略微下修之前的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001.30、2581.68 和3304.55 亿元,同比增长30.0%、29.0%和28.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0.10、131.13 和170.98 亿元,同比增长41.6%、31.0%和30.4%,对应2022 年4 月28 日29.39 元/股收盘价的PE 分别为20.8、15.9 和12.2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新产品导入不及预期,地缘政治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