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发布2021 半年报,营收同比+32%至481 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22%至31 亿元。公司围绕消费电子大客户实现零组-模组-整机垂直一体化布局,前瞻布局通讯、汽车,中长期成长逻辑清晰,业绩增长具备高确定性。考虑今年大客户耳机出货量阶段性承压,同时上游原材料涨价影响利润率,我们调整公司2021-2023 年EPS 预测至1.21/1.72/2.25 元(原预测为1.28/1.71/2.38 元),维持“买入”评级。
2021H1 归母净利润31 亿元,同比+22%,符合前期指引。公司2021H1 营收同比+32%至481 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22%至31 亿元,主要源于(1)公司切入大客户手表新品,2021H1 贡献增量收入;(2)公司投资日铠电脑50.013%股权并形成控股,切入大客户电脑、Pad 结构件以及手机端Top Module 业务。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7.9%至25.22 亿元,非经收益达5.67 亿元(去年同期2 亿元),主要来自政府补助3.5 亿元以及投资收益3.2 亿元,同时由于上半年人民币升值,公司汇兑损失1.3 亿元(去年同期为收益0.2 亿元)。分季度看,公司Q2 收入271 亿元,同比+36%,环比+29%;归母净利润17.5 亿元,同比+12%,环比+30%;扣非归母净利润13.55 亿元,同比-6%,环比+16%,二季度营收表现好于利润表现,我们推断一方面系消费电子上游原材料涨价,同时人民币升值影响利润;另一方面公司组装业务占比提升,导致盈利水平有所下滑。分业务看,消费电子/通讯/汽车/电脑业务收入分别为404/14/18/28 亿元,分别同比+30%/+32%/+39%/+64%。展望后续,公司仍然将围绕大客户实行垂直一体化布局,中长期零组-模组-整机发展逻辑通顺,并且前瞻布局通信、汽车,为公司长期成长贡献动力。
Q2 毛利率环比下滑,主要源于组装业务占比提升、汇率影响以及耳机组装产能利用率相对较低。公司2021H1 毛利率达16.19%,同比-2pcts,主要系核心业务消费电子板块毛利率15.78%,同比-2.1pcts。季度来看,2021Q2 毛利率15.7%,同比-4.35pcts,环比-1.13pcts,我们认为主要源于相对低毛利率的组装业务占比提升、美元贬值影响、耳机业务产能利用率相对较低。费用端而言,公司2021H1 管理+销售+财务费用率4.46%,同比+1.38pcts,主要系部分研发费用重分类至管理费用,导致费用率同比+1pcts 至3.11%,而研发费用率同比-1.6pcts至5.46%,即2021H1 公司管理+研发费用率8.57%,同比-0.58pct,相对稳定。
消费电子龙头,坚定看好公司围绕大客户的垂直一体化布局。公司在大客户无线耳机端已经证明其在精密组装端的能力,目前为止始终保持50%以上份额,后续随着耳机产品整体销量增速放缓以及公司在手表、手机等新业务的拓展,预计耳机的贡献会边际减弱,建议关注公司围绕大客户的零组-模组-整机一体化布局。2020 年,公司切入大客户智能手表组装业务,承接份额逐步提升,我们预计2021 年将进一步贡献增量业绩;此外公司前期收购江苏纬创和昆山纬新布局智能手机组装业务,投资日铠电脑布局金属结构件,完善在消费电子产业链的全产业链布局。整体来看,公司核心消费电子业务的短中长期逻辑清晰,业绩成长具备高确定性,我们维持对公司的坚定看好。
通讯+汽车领域前瞻布局,打开长期发展空间。通讯业务:5G 变革中基站向多端口、多波数趋势发展,通讯硬件向集成化、小型化趋势发展。公司依托其精密制造能力,产品包括互联产品(含高速连接器、高速电缆组件)、射频产品(含基站天线、射频滤波器)、光电产品(含AOC 光缆组件、光模块)等,目前已覆盖华为、惠普等品牌客户。汽车业务:公司前期通过收购德国SUK、福建源光电装布局车载市场专注于整车“血管和神经系统”的汽车电气以及智能网联,产品包括低压整车线束、特种线束、新能源车高压线束和连接器、高速连接器、智能电气盒、RSU(路侧单元)、车载通讯单元(TCU)及中央网关等。
风险因素:投资交易进展不及预期,核心客户业绩不及预期,新业务整合能力弱,市场竞争加剧。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国内消费电子龙头,围绕大客户持续实现品类扩张,从零组到模组再到整机,从消费电子到通讯、汽车,中短期业绩增长较为确定,中长期具备成长动力。考虑今年大客户耳机出货量阶段性承压,同时上游原材料涨价影响利润率,我们调整公司2021-2023 年EPS 预测至1.21/1.72/2.25 元(原预测为1.28/1.71/2.38 元),考虑到公司作为行业龙头,围绕大客户在消费电子领域完善布局及历史估值水平,给予2021 年目标PE=40 倍,对应目标价49元(原为51 元),维持“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