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造价、施工、设计业务稳健发展,是其价值的基本支撑,组织架构调整也有望带来长期明确价值。另一方面,公司聚力“九三”,成本管理、施工规划化、设计BIM、基建一体化等方向值得期待。伴随政策积极信号下外部环境向好及公司业务持续开拓,其业务增长拐点可期。给予公司2023 年50 倍目标PE,对应目标市值625 亿元,对应目标价38 元,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业务基本面价值凸显,组织架构调整带来长期价值。公司造价、施工、设计三大业务线稳步发展,单看造价业务,2022 年实现收入47.7 亿元(YoY+25%),其中新签云合同39 亿元,未来在新成本产品、基建客户的进一步拉动下有望持续保持快速增长,参考公司转云之前的净利率水平,我们认为高度产品化、SaaS 化的造价业务净利率有望达到35%以上,是公司价值的基本支撑;而施工、设计业务是公司持续打磨的长期空间储备。三大业务线共同构筑了公司基本面价值的保障。公司于2023 年初启动组织架构改革,取消了造价、施工、设计业务三大BG,重新整合并形成12 条产品线+4 大客群的组织架构,更加关注产品和客户。我们认为,该调整既是对建筑行业系统性数字化需求的针对性适应,也是公司有效突破自身业务天花板的重要手段。组织架构的调整对公司短期尤其是2023H1 业绩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其长期价值非同小可。我们预计H2 起,公司业务有望逐步企稳并恢复。
聚力“九三”,造价成本设计一体化助力突破天花板,施工规模化值得期待。
从业务上来看,公司“九三”规划在多个方向上值得期待。1)成本管理业务:
公司造价工具软件上升为成本全过程管理软件,同时将其与设计打通,在设计阶段引入成本计算,实现精确成本预估,新成本进一步助力突破造价天花板;2)施工规模化:智慧工地逐步从标杆建设到成为工地标准配置,项企一体化(大商务、大生产)成为企业数字化刚需,企业项目管理从头部国央企到中小民企持续提升渗透率并升级换代。在此基础上,施工业务有望实现规模化放量。3)设计BIM:在一体化、国产化、平台化大趋势下,公司从原生正向3D BIM 设计切入,围绕积累多年的自主图形平台,同时整合收购鸿业科技,形成建筑、结构、机电等系列软件和协同平台,市场前景广阔;4)基建一体化:以公路为突破口,是公司设计、造价、施工产品布局最全的业务,从相对成熟的单个产品如指挥调度、算量、设计等,打造一体化标杆,释放更大价值。
政策释放积极信号,建筑业降本增效是长期不变的大趋势。宏观视角看,7 月24 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释放多重积极信号,如会议再次指出“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在地产销售数据降温、开发投资持续低迷的情况下,是对政策积极调整的客观基础;同时也重申了一系列正面的地产政策描述,如更好的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对地产托底支持的政策风向不变。我们预计将对建筑业持续产生积极影响。产业视角看,建筑业长期趋势是降本增效、工业化、绿色化和数字化,行业利润率下降,企业更加关注项目精细化管理,尤其是央国企等重点企业。根据中国建筑业协会统计,我国建筑业信息化投入占建筑业总产值0.08%,远低于欧美国家1%以上的占比,行业发展潜力巨大,管理红利时代到来,数字化将加速建筑业变革。公司作为建筑信息化龙头,在短期政策积极信号的释放及长期建筑业不变的数字化大趋势下,业务有望逐步加速发展并打开更大市场。
风险因素: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建筑与地产新开工不及预期;公司向数字新成本业务转型速度不及预期;施工信息化业务竞争加剧;公司回款不及预期。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公司造价、施工、设计业务稳健发展,是其价值的基本支撑,组织架构调整也有望带来长期明确价值。另一方面,公司聚力“九三”, 成本管理、施工规划化、设计BIM、基建一体化等方向值得期待。伴随政策积极信号下外部环境向好及公司业务持续开拓,其业务增长拐点可期。考虑到组织架构调整以及建筑业外部环境对公司的影响,我们调整公司2023-2025 年营业收入预测至80.1/98.5/123.8 亿元(原预测为85.7/108.5/135.5 亿元),调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12.5/16.7/23.8 亿元(原预测为13.5/18.4/24.3 亿元)。参考可比公司金山办公、中控技术、恒生电子估值水平(Wind 一致预期对应2023年平均50xPE),考虑到公司建筑信息化行业龙头地位、新业务持续打开成长空间等因素,给予公司2023 年50 倍PE,目标市值625 亿元,对应目标价38元,维持“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