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2023 年10 月27 日,多氟多发布2023 年三季报,公司2023 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87.86 亿元,同比下降5.49%;归母净利润为4.63 亿元,同比下跌73.25%;扣非净利润为4.08 亿元,同比下跌74.54%。对应公司3Q23营业收入为35.21 亿元,环比上涨26.04%;归母净利润为1.94 亿元,环比上涨22.60%。
公司3Q23盈利环比改善。公司2023 年前三季度总体销售毛利率为18.10%,较去年同期下降13.85pcts。公司前三季度财务费用同比上涨26.09%;销售费用同比上涨42.41%, 主要系职工薪酬等增加所致;研发费用同比上涨18.80%。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跌,净利率为6.81%,较去年同期减少12.46pcts,我们认为主要是因为碳酸锂降价及下游需求不足,导致六氟磷酸锂价格下滑,公司盈利能力受损。公司Q3 净利润率环比改善,净利率为7.41%,环比上涨0.12pcts。
公司现金流有所减少。公司前三季度经营性活动产生现金流净额为5.32 亿元,同比下降53.05%,主要系支付大宗原材料款增加所致。投资性活动产生现金流净额为-14.59 亿元,同比增加27.96%,主要系在建项目投资进度放缓所致。筹资活动产生现金流净额为36.84 亿元,同比增加52.77%,主要系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到位所致。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46.52亿元,同比上涨116.75%。应收账款同比上涨28.30%,应收账款周转率下跌,由2022 年同期的7.87 次变为5.86 次。存货同比下跌19.34%,存货周转率增加,由2022 年同期的3.58 次变为4.19 次。
公司预计全年六氟磷酸锂出货量在4-4.3万吨左右,符合市场预期。截至2023年上半年,公司已经具备6.5 万吨高纯晶体六氟磷酸锂的生产能力,客户涵盖国内主流电解液厂商,并出口韩国、日本等国家,产销量位居全球前列。
根据公司投资者活动记录表,公司上半年六氟磷酸锂出货量在1.6-1.7 万吨之间,公司预计三、四季度各有1.2-1.3 万吨之间的出货量,规划2024 年六氟磷酸锂产能达到8 至10 万吨。我们认为,原材料碳酸锂跌价叠加下游需求偏弱,导致六氟磷酸锂价格下滑,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盈利。我们认为随着未来六氟磷酸锂行业竞争加剧,技术水平高、生产成本低的行业龙头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高,公司有望在此过程中受益,六氟磷酸锂销量有望持续增加, 市场份额有望提升。
公司持续布局新型锂盐。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是可替代六氟磷酸锂的新型锂盐,根据GGII 预测,2025 年LIFSI 需求量预计达到13 万吨,前景较为广阔。截至2023 年上半年,公司已具备LiFSI 的千吨级产能,新建1 万吨LiFSI 项目一期已经开工。此外,公司在二氟磷酸锂、四氟硼酸锂等新型锂盐上也有布局。我们认为新型锂盐渗透率未来有望逐步提升,公司已开始持续布局,并有望在此过程中受益。
新能源电池产能加速建设,钠电池小步快跑。公司新能源电池产能布局在河南省焦作市和广西省南宁市,两地有效产能合计达8.5GWH。锂离子电池方面,截至今年上半年,小软包电池已经批量应用移动电源项目;圆柱电池同多家户储和移动电源客户合作开发系统,处于产品认证阶段;备电、换电产品已经批量应用通信市场和换电项目,并取得良好口碑。钠离子电池方面,根据EVTank 预测,2023 年年底,全行业将形成13.5GWh 的钠离子电池产能;到2030 年,钠离子电池的实际出货量或将达到347.0GWh。公司对钠电池及其材料体系进行布局,拥有完整的电池制造技术,且正极、负极、电解液等材料可实现部分自供。截至今年9 月,公司已中标中国铁塔2023 年换电用48V 钠离子电池电芯关键材料及技术研发项目,与客户上汽通用五菱合作的车用钠离子电池及关键材料的开发及产业化项目入选广西新能源汽车实验室专项。我们认为公司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进度较快,且对正极、负极、电解液等关键主材均有布局,随着储能市场的开拓,有望成为公司新能源电池业务新增长点。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3-2025 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23.07/152.37/184.54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29/11.17/14.90 亿元, 对应EPS 分别为0.61/0.94/1.25,当前股价对应的PE 倍数分别为26.4X、17.3X、12.9X。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1)在碳中和背景下,全球锂电材料需求仍处于较快的增长阶段,对六氟磷酸锂、LiFSI、二氟磷酸锂、四氟硼酸锂等锂盐仍有较大需求,叠加碳酸锂价格已逐步探底,利好公司未来业绩;2)公司钠离子电池步入产业化阶段,且对正极、负极、电解液等关键主材均有布局,随着储能市场的开拓,有望成为公司新能源电池业务新增长点;3)随着未来六氟磷酸锂行业格局优化,LiFSI、二氟磷酸锂、四氟硼酸锂等新型锂盐渗透率逐渐提升,公司作为多领域氟材料行业龙头有望从中受益,我们看好锂电材料下游需求复苏以及公司新能源电池布局,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在建项目进度不及预期;产品和技术更新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