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高景气背景下,公司凭借六氟磷酸锂合成技术、一体化产业布局以及新型锂盐的前瞻性布局,长期发展空间向好。此外公司打破我国半导体级氢氟酸技术瓶颈并扩大半导体有关业务产能规模,有望充分受益半导体行业的国产替代。预计2022/23/24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9.12/38.77/48.52 亿元,对应EPS 预测分别为3.80/5.06/6.33 元。综合考虑PE、PEG 估值法,按照2022年14.0 倍PE,给予公司目标价54.0 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无机氟化工龙头加速新能源材料业务发展。公司作为无机氟化工龙头,在新能源行业高速发展背景下,公司围绕氟化工加速切入新能源材料产业。公司自主研发的晶体六氟磷酸锂产品打破了国外企业对六氟磷酸锂市场的垄断,成功实现了进口替代,大幅降低了六氟磷酸锂的市场价。此外公司在半导体材料也在逐渐发力,攻破UPSSS 级氢氟酸,并不断拓展国内外客户群体。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形成了氟化物、新材料和锂离子电池为主的营业收入结构,并且盈利主力由氟化盐逐渐转为了新材料。随着公司不断向新能源产业进军,公司业绩逐渐向好,2021 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2.60 亿元,同比增长2490.82%;2022 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4.02 亿元,同比增长355.54%。
锂盐行业供需拐点将至,马太效应凸显。新能源产业高景气带动锂离子电池迅速放量,提振上游原材料锂盐六氟磷酸锂需求高速增长。六氟磷酸锂价格自2020Q4 以来一路暴涨,吸引行业龙头及新入局者(跨界资本)同时大幅扩产。
2022 年以来,随着行业新建产能落地,行业供需过剩问题将日渐严重,预计未来六氟磷酸锂价格承压,行业竞争加剧。公司凭借无机氟化工底蕴,开发双釜法生产工艺,并通过一体化产业布局,在六氟磷酸锂行业具有技术、成本和先发优势。此外,公司保持战略前瞻,加码布局双氟磺酰亚胺锂等新锂盐,掌握技术内核,在锂盐行业具有极强的企业竞争力。
传统氟化工业务稳定,半导体业务蓄势待发。公司氟化铝产能约占全国产能的30%,属于行业龙头。在碳中和背景下,下游电解铝产能发展趋于平缓,因此公司传统氟化工业务发展趋于平缓。半导体方面,公司是国内首个掌握UPSSS级氢氟酸生产技术并具有相关生产线的企业。公司成功实现半导体氢氟酸国产替代,并不断向海外市场进发。截止目前,公司已成功进入台积电、德州仪器、重庆超硅半导体有限公司、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等多家半导体企业供应链体系。根据公司规划,公司将进一步扩大半导体业务有关产能,以满足半导体产业对电子化学品持续增长的需求。
风险因素:新能源汽车行业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公司新建产能释放不及预期;新型锂盐LiFSI 产业化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新冠肺炎疫情的负面影响;环保及安全生产的风险。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公司坚持新能源发展道路,突破六氟磷酸锂合成技术,构筑技术及先发优势,并通过一体化产业布局控制制造成本。公司还不断扩展产品布局网络,在掌握核心技术的前提下加码布局双氟磺酰亚胺锂等新锂盐。
看好公司在新能源高景气背景下的长期发展空间。此外公司打破我国半导体级氢氟酸技术瓶颈并扩大半导体有关业务产能规模,有望充分受益半导体行业的国产替代。预计2022/23/24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9.12/38.77/48.52 亿元,对应EPS 预测分别为3.80/5.06/6.33 元,当前股价对应2022-2024 年10.9/8.2/6.5 倍PE,综合考虑PE、PEG 估值法(参考行业可比公司平均估值水平,同时考虑到公司龙头地位及长期成长预期),按照2022 年14.0 倍PE,给予公司目标价54.0 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