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2 月21 日晚,公司发布2021 年年报,全年实现营收59.86 亿元,同比增长28.30%,归母净利润5.53 亿元,同比增长39.73%,扣非净利润4.98 亿元,同比增长35.89%。
简评
1、公司四季度扣非净利润实现较快增长,铖昌科技超预期。
2021Q4,公司实现营收16.09 亿元,同比增长9.08%,实现归母净利润1.15 亿元,同比下降3.33%,实现扣非净利润1.14 亿元,同比增长32.73%。我们认为,公司2021Q4 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主要是2020Q4 人民币汇率波动,公司开展远期外汇交易产生非经常收益较多,因此扣非净利润增速表现良好。
分业务板块来看,2021Q4 公司控制器业务实现营收13.80 亿元,同比下降1.97%,主要受上年同期基数较高、器件短缺、海运紧张、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射频芯片业务(铖昌科技)实现营收1.28 亿元,同比增长92.28%,预计主要是军工项目集中交付。
公司2021Q4 毛利率为22.91%,同比下降0.18pp,主要受原材料短缺涨价、人民币升值等影响,环比提升2.93pp,预计受益于射频芯片营收占比提升,以及芯片涨价趋缓、价格传导带来控制器业务毛利率边际向好。公司2021Q4 净利率为9.78%,同比提升0.75pp,环比下降0.94pp,主要是四季度费用、减值计提较多。
2、基数效应、器件短缺、海运等因素影响控制器业务增速。
2021 年,公司控制器业务实现营收57.75 亿元,同比增长28.23%,毛利率18.92%,同比下降2.09pp。其中,家电控制器实现营收39.48 亿元,同比增长32.47%,毛利率16.02%,同比下降1.33pp,电动工具控制器实现营收9.53 亿元,同比增长17.59%,毛利率24.34%,同比下降4.55pp,智能家居控制器实现营收5.76 亿元,同比增长3.98%,毛利率22.06%,同比下降1.21pp,汽车电子控制器实现营收1.64 亿元,同比增长66.22%。公司2021H2 控制器业务营收增速较2021H1 有所回落,主要是2020H2 基数相对较高,以及元器件短缺、海运紧张等问题影响。公司控制器业务毛利率下降主要受元器件大幅涨价、公司向下游客户的价格传导存在滞后性、人民币升值、运输费用计入成本、部分客户返利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随着原材料短缺及涨价逐步缓解,以及向下游客户的价格传导逐步体现,公司毛利率有望逐步修复与提升。
3、公司四季度费用率环比提升,全年来看控费良好。
2021 年,公司期间费用率10.57%,同比下降2.17pp,其中销售费用率1.62%,管理费用率3.80%,研发费用率4.78%,财务费用率0.37%,分别同比下降0.02pp、0.81pp、0.29pp、1.05pp。其中,管理费用率下降较多的原因是2020Q2 铖昌科技股权激励产生一次性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率下降较多主要是2021 年人民币升值幅度较2020年有所下降,公司汇兑损失减少。2021Q4,公司期间费用率14.16%,同比提升0.26pp,环比提升5.21pp,主要与四季度集中进行费用计提有关,包括股权激励提前计提、加大汽车业务研发投入等,其中销售费用率2.52%,管理费用率4.52%,研发费用率6.36%,财务费用率0.76%,同比来看分别提升1.36pp、提升0.04pp、提升0.17pp、下降1.31pp,环比来看分别提升1.28pp、提升1.06pp、提升2.44pp、提升0.43pp。我们认为,未来随着公司收入规模扩大,费用绝对值虽会增长,但费用率仍有下降空间,带来公司净利率提升。
4、汽车电子业务加速拓展,国内新势力合作项目进入试产或量产阶段,发展势头强劲。
汽车电子智能控制器是公司智能控制器业务的重点布局板块,2021 年以来取得一系列积极进展。
在客户拓展方面,公司与海拉、斯坦雷、马瑞利和法雷奥等全球Tier 1 建立了项目合作,在车灯控制器和车身控制器领域进行积极的业务开拓。在国内市场,公司与蔚来、小鹏和理想等新势力车企的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其中座椅控制、HOD(方向盘离手检测)、前后车灯控制和充电桩等项目已进入试产或量产阶段。公司通过原有Tier1 客户博格华纳、尼得科获取多个平台级项目,终端品牌包括宝马、奔驰、奥迪、吉利、大众等整车厂,产品主要涉及汽车散热器、冷却液加热器、加热线圈、引擎风扇、门控制马达、汽车逆变器等方向的智能控制器。
在技术研发方面,公司建立了车身域控制和热管理控制研发团队。在车身域控制方面,进行统一的配置管理和综合功能域架构及区域架构的研发,采用平台化的设计理念以适应产品升级和快速迭代,在灯光系统、智能进入系统、空调控制系统、雨刮洗涤控制系统、记忆系统、车窗/天窗、背门控制系统/脚踢、门锁/儿童锁系统、无线充电和隐藏式把手等不同区域实现功能的任意组合和可选;在热管理控制方面,从集成式热管理控制技术、热泵技术和厚膜加热技术三个方向进行研发,既能提供集成控制方案及其控制器生产,又能提供部件的设计及其组装,为新能源车的热管理控制提供全套解决方案。在自研方案上,公司积极与蔚来、小鹏、理想、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一汽红旗、东风汽车、长安汽车、广汽和比亚迪等整车厂建立项目合作关系。
在产能布局方面,公司快速加大在深圳、杭州、越南和罗马尼亚等生产基地的汽车电子产线投资,搭建满足高品质要求的汽车电子控制器无尘车间和生产设备,并为其他正在商谈合作的BMS(电池管理系统)整车厂客户及相关项目做前期产能准备。
2021 年,公司汽车电子控制器实现营收1.64 亿元,同比增长66.22%。我们认为,2021 年车规级芯片短缺影响了公司汽车控制器的交付,2022 年公司在手订单即将进入集中交付期,随着芯片短缺逐步缓解,公司汽车电子控制器业务营收有望进一步加速。
5、公司推出储能温控产品,市场拓展顺利。
公司依托控制器行业多年的技术基础,对储能行业进行了技术储备及产业布局,目前已完成部分项目的技术开发和产品批量生产。公司目前已形成较为完整的第三代总成方案,包含“2148A 驱动器 +ACDC 转换器+ 继电器接触器+电控箱+低温40 度车规线束”,组建了多功率段系列的产品平台,可以大大缩短客户项目的研发周期和测试周期,同时给客户提供经过市场验证的安全可靠的产品。在储能领域,公司一方面采用大客户市场开拓策略,此外还引入渠道模式,发挥渠道快速精准的优势,锁定2 级以下的客户群体,目前市场拓展进展顺利。
我们认为,储能业务有望为公司带来业绩增量。
6、智能控制器行业中长期趋势良好,公司发展空间广阔。
智能控制器可以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家用电器、电动工具、工业控制、智能建筑、医疗设备等众多领域,全球市场规模达到1.4 万亿元,“万物智联”将推动智能控制器规模持续成长。从竞争格局来看,智能控制器行业呈现三点趋势。一是专业化分工大势所趋。出于对产品要求的提升及成本控制的考虑,越来越多终端厂商开始将智能控制器外包给专业厂商进行设计生产,海外家电龙头以及电动工具龙头厂商已基本全面外包控制器,目前汽车控制器行业也呈现该趋势。二是智能控制器ODM 渐成主流。行业发展初期以OEM 为主,随着专业化分工发展以及智能控制器企业技术实力不断增强,行业经营模式逐步向ODM 业务模式转型,目前家电控制器市场ODM 份额40%,电动工具控制器ODM 份额70%。三是竞争格局“东升西落”。中国ODM 厂商优势明显,包括工程师红利、供应链优势、良好的成本费用控制、7*24 小时服务响应、敏捷交付等,而新冠疫情进一步加速了份额向中国厂商的转移。这些趋势加速了中国智能控制器ODM 供应商在全球份额的持续提升,公司受益明显。我们认为,智能控制器行业“东升西落”的趋势在疫情结束后仍将持续,公司将持续受益。我们建议还是要立足行业潜力、立足长期,不应该过分的关注短期的毛利率波动、订单的波动。
7、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在家电、电动工具控制器领域处于领先者位置,汽车电子控制器、储能温控产品取得实质性突破,在手订单饱满,未来增长可期。子公司铖昌科技在手订单饱满,向卫星互联网射频芯片产业的拓展顺利,如成功分拆上市,一方面将通过融资助力公司加大研发投入,从而拓展更多项目和订单,另一方面将进一步提升其在行业内的竞争力。考虑到供应链目前仍紧张、人民币仍升值,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 年营收分别为78.4 亿元(下调1%)、102.9 亿元(上调3%)、129.2 亿元(新增预测),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5 亿元(下调6%)、10.3 亿元(下调6%)、13.4 亿元(新增预测),对应PE 26X、19X、14X,维持“买入”评级。我们建议站在历史与中长期的视角来审视公司,公司过往表现优秀,中长期乐观,建议避轻就重,积极布局。
8、风险提示:疫情及芯片紧缺影响超预期;运输费用上涨影响超预期;汇兑波动影响超预期;汽车控制器、射频芯片、储能温控业务发展不及预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