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以废旧电池及钴镍金属循环回收起家,逐步形成“城市矿山+新能源材料”的业务布局,并形成了新能源材料制造、动力电池综合利用、电子废物循环利用与高值化、钴镍钨回收与硬质合金制造等五大产业链,并在三元前驱体、四氧化三钴、电池/电子废弃物/钴镍金属回收等领域处于龙头地位。
搭乘新能源快车,公司营收及归母净利润飞速增长,新能源材料板块业务已成为公司的绝对核心业务。2021 年,新能源材料制造产业链营收占全年总量72%的同时,还贡献了77%的毛利润。
需求产能原料“三元”保障业绩高增前景。
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旺盛带动前驱体需求高增,各企业纷纷积极扩产。三元锂电池高镍化趋势及磷酸铁锂异军突起使三元领域竞争加剧。
三元前驱体成熟的、基于原料金属价格附加一定加工费的计价模式能够有效保障净利润的稳定,受原材料价格变动影响小。公司技术、质量、高端产品出货占比均在较高水平,造就了行业内领先的毛利率。
公司通过与下游龙头企业签署战略供应协议,披露的2026 年前前驱体订单已近110 万吨;公司“荆门+泰兴+福安”一主两副制造基地已基本成型,23 万吨产能进入快速释放阶段,目标2022 年前驱体产销量达18 万吨、2026年达50 万吨;公司通过中长期采购、印尼镍项目投资及多年积累的动力电池回收业务,并积极筹划通过回收达成100%镍资源自给。需求产能原料的“三元”保障,增强了公司未来前驱体业绩高增的确定性。
电池回收整合助腾飞,格林循环深耕高值化。
动力电池退役潮来临,公司电池回收业务三年来保持高增态势。公司完成5大回收利用基地布局,并进一步整合电池回收业务,筹划通过引进国际国内的战略投资与社会资本,稳步推进全球化动力电池回收布局。
资源回收领域,公司通过拆分电子废弃物回收业务,积极推动格林循环上市;业务经营方面,公司通过深入挖掘塑料及废电路板高值化回收技术,打通废电路板中铜及贵金属回收路径,降低对于补贴的依赖性。
投资建议:我们预测公司2022-2024 年营业收入为319 亿元,433 亿元,533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7 亿元,23.6 亿元,29 亿元。对应PE 分别为19、13.8、11.1 倍。首次覆盖公司,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的影响,电池技术变革,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