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回顾
2021&1Q22 业绩符合预期
公司公布2021&1Q22 业绩:2021 年实现营业收入193.01 亿元,同比+54.83%,归母净利润9.23 亿元,同比+123.82%;1Q22 实现营业收入69.67 亿元,同比+86.78%,归母净利润3.32 亿元,同比+20.23%,2021&1Q22 业绩符合我们预期。
电池材料重回增长快车道:2021 年公司三元前驱体出货量9.1 万吨,同增约120%,其中8 系及以上高镍产品出货量5.5 万吨,同增165%,产品结构快速实现高镍升级;四氧化三钴出货量1.6 万吨,全球市占率约16%,正极材料出货8551 吨。盈利能力方面,三元前驱体/四氧化三钴/正极材料单吨毛利2.12/3.17/1.49 万元,同比+19%/持平/+10%。
电池回收开启第二增长极:2021 年公司动力电池梯次利用装机量1.06GWh,同增89%,实现收入1.5 亿元,同增62%,毛利率20%,同比持平,规模化发展下仍保持稳健盈利能力。
其他业务中,电子废弃物综合利用实现收入17.2 亿元,同增53%,截至目前公司子公司格林循环已完成深交所两轮问询回复,我们认为分拆有助公司业务整合聚焦,进一步夯实“城市矿山+新能源材料”双轮驱动战略。
发展趋势
供应链合作深化,电池材料高成长可期。下游市场方面,3 月公司公告与ECOPRO 加大高镍前驱体合作强度并强化精准供应,将于2023-2026 年向其供应NCA & NCM 70 万吨,且此前公司与容百、厦钨等头部客户均签订战略订单。上游资源方面,公司预计印尼镍资源项目1H22 投运,同时电池回收利用业务有望进一步巩固来料保障,优化盈利能力。我们看好公司构建上游资源与下游市场保障,持续推进产能释放,实现业绩稳健快速增长。
GWh 时代已至,电池回收扩容正当时。2021 年公司梯次利用装机量首次突破GWh,开启规模化发展,我们认为公司电池回收技术积累深厚,前驱体龙头及较强供应链地位赋予渠道优势,我们看好再生利用端对前驱体业务的原料保障与盈利优化,以及梯次利用端进一步放量开启公司第二增长极。
盈利预测与估值
我们维持2022E/2023E 净利润16/22 亿元不变,当前股价对应2022/2023年19 /14 倍市盈率。维持跑赢行业评级,考虑到疫情反复或增加公司生产不确定性,下调目标价27%至9.5 元,对应28/20 倍2022/2023 年市盈率,较当前股价有45%的上行空间。
风险
产能释放不及预期,市场销售价格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