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公司发布2020 年三季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16.85 亿元,同比-9.75%;归母净利润1.82 亿元,同比+12.12%;扣非归母净利润1.54亿元,同比+13.27%。其中Q3 单季公司实现营收5.96 亿元,同比-0.37%,环比-0.67%,实现归母净利润0.58 亿元,同比+5.14%,环比-18.31%。
纺织服装旺季或将拉动氨纶需求,氨纶业务盈利有望回升。氨纶业务是公司主要业务之一,公司现有氨纶产能7.5 万吨/年(烟台基地4.5 万吨/年+宁夏基地3.0 万吨/年)。价格及价差方面,根据CCFEI 数据,2020Q3 季度,氨纶20D、氨纶40D、PTMEG(1800)和纯MDI 的市场均价分别为35516 元/吨、28567 元/吨、14119 元/吨和14214 元/吨,同比分别下降2.90%、4.88%、15.50%和19.33%;氨纶20D、40D 的原材料价差分别为21221 元/吨和14272 元/吨,同比分别上升1732 元/吨和1325 元/吨,环比二季度分别下降517 元/吨和80 元/吨。开工率及库存方面:根据卓创资讯数据,截至10 月26 日,氨纶厂家的平均开工率已经提升至90%附近,而氨纶库存水平目前已经下降至20 天左右,库存水平已经处于历史低位。需求方面,氨纶的下游主要是纺织服装行业,目前国内纺服行业迎来需求旺季,而海外印度等国家由于疫情因素纺服订单回流中国,进一步加大了国内氨纶需求。我们认为四季度伴随着氨纶的需求旺季到来叠加原材料价格上涨支撑,氨纶产品或将迎来涨价潮。公司方面,截至今年上半年,公司两子公司氨纶业务实现了扭亏,一直以来拖累公司业绩的氨纶业务有望逐步改善。我们持续看好公司氨纶业务的发展,认为随着新旧动能转换的逐步完成,公司氨纶业务盈利能力有望逐步增强。
芳纶业务良好发展,新建产能有望年底投放。芳纶作为公司另一大主营业务,上半年受新冠疫情影响,芳纶部分应用市场需求下滑,致使公司产品销量有所下降。目前公司宁夏基地3000 吨/年对位芳纶产能已于2020 年6月试车成功(根据公司可研报告,该新增产能投产后可增厚公司4.28 亿元营收及1.02 亿元利润);根据公司三季报,截至9 月底,公司在建工程环比二季度末减少3.41 亿元至2.85 亿元,主要系宁夏3000 吨对位芳纶投产顺利转固;另外,截至6 月底,公司烟台基地在建的8000 吨/年高性能间位芳纶产品一期项目(一期4000 吨/年产能)项目进度已完成25%,预计2020 年底可以建成投产。目前国内间位芳纶和对位芳纶有效产能分别为1 万吨/年和5500 吨/年,其中对位芳纶国内需求量超过1 万吨/年,进口依赖度较高。公司作为国内芳纶行业龙头企业,目前已拥有间位、对位芳纶产能分别为7000 吨/年和4500 吨/年,根据公司五年规划,公司对位、间位芳纶均将扩产至1.2 万吨。我们认为当前公司已在芳纶产业崭露头角,未来有望凭借规模及技术优势,逐步实现芳纶产品进口替代,盈利能力有望持续增强。
合并泰和集团获证监会核准,公司芳纶业务有望向下游逐步延伸。去年年底,公司发布重组预案公告,拟吸收合并母公司烟台泰和新材集团有公司。今年6 月,公司吸收合并泰和集团项目获得证监会核准,泰和集团核心资产有望迎来整体上市,公司整体实力有望得到增强。另一方面,去年公司还收购了烟台民士达特种纸业股份有限公司65.02%股权,民士达拥有芳纶纸产能1500 吨/年,芳纶纸目前主要用于绝缘领域,如电器、电视上,未来还有望在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等新兴市场逐步开拓。目前民士达芳纶纸年产量大约500 吨,经过多年的市场开拓,民士达产品已逐步得到ABB、中航工业集团、中国中车在内的国内外200 多家客户的认可,业务量逐年稳定提高。我们看好公司吸收合并泰和集团的战略决策以及公司在芳纶纸业务上的布局,我们认为公司芳纶业务有望向下游逐步延伸,持续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制定职业经理人薪酬激励实施办法,企业活力有望得到激发。为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充分调动高管积极性与创造性,报告期内,公司制定了 《职业经理人薪酬管理暨超额利润提成激励实施办法》,其中年利润总额超过目标值0-10%、10%-20%、20%-30%及30%以上的部分,分别按照超额部分的5%、10%、15%和20%计提,超额利润计提金额用于高管和其他骨干的提成激励。我们认为本次薪酬激励实施方案有望充分调动管理层及骨干员工的工作动力,利好公司持续发展。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芳纶行业龙头企业,公司新建的高性能间位芳纶新产能有望年底投放,公司业绩增长确定性较高。另外,随着烟台和宁夏基地氨纶生产动能的逐步转换,以及氨纶行业供需格局的逐步改善,公司氨纶业务成本将得到有效控制,盈利能力有望逐步好转。此外,公司去年年底收购民士达布局芳纶纸业务,公司高性能芳纶纤维产业链日趋完善。我们看好公司长期发展,预计公司2020-2022 年,实现营收22.96 亿,26.87亿,32.81 亿,同比增长-9.7%,17.0%,22.1%;实现归母净利润2.55 亿,3.72 亿,5.31 亿,同比增长18.1%,45.8%,42.7%,对应PE 依次为38.53、26.41、18.52 倍,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释放不及预期,市场开拓不及预期,产品价格大幅下跌,疫情加剧致使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