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要点:
预期差较大,本篇深度探讨:1)大华即使不与海康比较,仍为A 股TMT 最有价值前1%。
海康的基准为“A+H”所有领军。我们还同时完成“A+H 打破行业局限的领军比较”。2)AI 比例两家公司差多少?3)战略和管理回溯,我们认为,方案化/管理/软化/2B 碎片化等问题应都在解决。4)估值详述DCF 和PE 方法,参考格力美的/三一中联的PE 关系。
大华实际可能为A 股TMT 中价值前1%。1)安防应是国内优势行业,波特五力分析所有因素较有利。因此可能是海康/大华都被低估,投资者不必厚此薄彼。2)投资者往往认为数据分析方法静态或过时,偏爱寻找独家“当前回报低、但未来由于商业模式或管理改善、突然回报改善的灰马或黑马“。若剔除该因素,大华的长期股东投资回报、现金流、盈利能力是TMT 价值前1%(股东回报率高达164%,3 年累计自由现金流逾21 亿,平均扣非摊薄ROE 为20.8%。平均下来是TMT 50 长期的前5-10 位)。3)海康的对照基准不是大华,是A+H 所有领军。海康应是A 股排名前几的超一流公司。我们先做A+H 领军壁垒五要素分析(无形资产、成本优势、转换成本、网络效应、有效规模),再数据证明。
与海康威视AI 的时间与规模比较。1)大华股份发展分约五个阶段。每阶段平均“距离“约3 年,代表性包括解决方案化/2C/中台化。这可能与大华2009-2011 年“工程服务与运营”相关,实际效果有待商榷。2)根据两者公众号信息和历年年报:AI 业务比例,海康/大华的AI 业务占比分别约60%/30%,狭义AI 收入差4-5 倍,广义AI 收入差约1 倍。
战略优化与管理进阶得失分析。1)发展过程中较大的管理差别包括解决方案化/软化,以及其薪酬结构/客户关系改变。2)2018 后李总裁阶段,优化管理流程/软化/改变薪酬,都是目前正确的优化,也带有华为业务痕迹。但是2B 方案拓展、碎片化等问题尚未解决。3)2020 年后,一方面修正2G 业务占比问题,AI 碎片化下沉,这样业务周转率会增加。另一方面,薪酬增长较理性。理论上大华管理问题已均定位准确,后续主要观察执行。
逐项分拆计算收入利润。1)分拆境外与境内2G/2B/其它收入,考虑红外测温毛利率,逐项预测人力薪酬,预计2023 年开始规模效应,利润与现金流显著改善。2)预计2021-2023年收入为309.30、360.21、422.37 亿元,归母净利润45.20、52.01、63.88 亿元。
DCF 与PE 估值讨论,首次给予“买入“评级。1) 过去“IT 硬件”未常用DCF 估值,除了明细参数,主要是消耗CAPEX/OPEX 高。我们用立讯/歌尔/恒生/海康/大华证明。
2)计算beta/WACC/ROIC,得DCF 目标1032 亿。3)PE 估值1130 亿。借鉴其他行业“多家领军也可以PE 稳定“,即格力/美的,与中联/三一的PE,帮助进一步论证。
风险:管理治理/碎片化下沉的竞争/高短期投入都有可能。正文详细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