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5 月21 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会议指出,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短视化、功利化问题没有根本解决。特别是校外培训机构无序发展,“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突出。减轻学生负担,根本之策在于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做到应教尽教,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会议强调,要全面规范管理校外培训机构,坚持从严治理。我们认为,中央深改委再次强调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有利于头部AI 企业通过技术赋能,提升课堂教学能力,促进业务的良性发展。
“双减”政策下,校外培训机构加强监管,提升课堂教学能力是关键“双减”政策成为今年教育部重点工作之一。2021 年2 月23 日,教育部基础司在发布《关于春季学期中小学教育教学有关工作情况》时,就已经强调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3月31 日,在两会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有关领导具体阐述了当前校外培训机构存在的问题,包括“超纲超标培训”、“培训项目收费居高”、“培训机构退费难、卷款跑路”等,并指出“今年教育部把这项工作列入重点工作任务,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加大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力度。” 5 月21 日,“双减”政策由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上升为国家战略工作。
校外培训机构加强监管的趋势逐渐显现。北京市在4 月下旬以来针对校外培训机构的一系列监管措施。4 月23 日,北京市教委通报学而思、高途课堂、网易有道精品课、猿辅导等4 家线上培训机构违规招生收费等问题;5月7 日,北京市教委印发《关于“五一”期间检查校外培训机构发现问题的通报》;5 月10 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价监竞争局会同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开展联合行动,对猿辅导、作业帮等两家培训机构处以警告加罚款250 万元的顶格处罚;5 月17 日,北京市教委印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检查校外培训机构发现问题的通报》。我们可以看到,北京市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逐渐趋严,这一趋势或将向全国拓展,校外培训机构将面临新一轮的政策强监管周期。
解决“双减”问题的关键在于提升课堂教学能力,AI 企业有望赋能。我们总结了从教育部到中央深改委针对“双减”工作的几次重要讲话,可以看到解决“双减”问题,核心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鼓励布置分层次作业、弹性作业、个性化作业”、“切实提高课后服务水平”。从这些表述的总结来看,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关键就是要加强课堂教学的能力,实现课堂教学提质增效。我们认为AI 技术有望在教学赋能中起到重要作用,助力学校实现教学能力的提升。
讯飞依托AI 能力布局教育赛道,有望显著受益政策驱动科大讯飞布局教育赛道多年,目前已经形成“教、学、管、考、评”的全面教育智能化解决方案,有望通过AI 技术持续为课堂教学赋能,并且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成效。截止到2020 年,讯飞智慧教育覆盖全国31 个省级行政区及多个海外国家,与全国38000 余所学校深度合作,服务过亿师生,持续探索技术创新,全力推动因材施教,用科技助力教育公平发展和“双减”
政策的落地。
智慧课堂产品截止2020 年底共覆盖34 个省份,3 万多所学校,服务教师85余万名,服务学生120 余万名,帮助教师授课900 余万次,备课1800 余万次,帮助老师备课时间平均减少56%,批改作业时间平均减少45%,课堂效率提升了28%。
个性化学习手册依托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对每个学生的日常学业进行分析,精准定位薄弱知识点,为学生精准推送个性化学习资源。在错题整理的基础上,保证题目难度适中、题量合理,让每位学生的平均作业时长在40 分钟左右,平均答对率超过75%,错题解决率达到90%以上。
智学网深度挖掘数据价值,帮助学校提升备、教、改、辅、研、管的精准性与学生学习的有效性,目前已应用于全国27000 余所学校,服务师生超过4500 万,年记录350 亿条过程化学习数据,生成各类数据分析报告逾千万份。
讯飞学习机2020 年共发布3 款产品,累计升级迭代54 个版本。讯飞智能学习机X2 Pro 自上市后,精准帮助学生找到薄弱知识点共1325.5 万个,并通过个性化的学和练,使得薄弱知识点解决率达到74.9%。
我们认为,科大讯飞已经构建了教育赛道2G、2B、2C 的全面产品矩阵,有望通过AI 技术赋能课堂教学,从而实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学习,助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在当前“双减”政策对校外培训机构的强监管下,校内依托智能化技术提质增效的需求有望持续增加,讯飞凭借行业龙头地位、强大的技术能力、完善的产品体系和良好的应用成效,有望显著受益于政策的驱动,实现在教育赛道的持续快速增长。
投资建议
公司有望显著受益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的政策指引,从而实现教育业务的持续快速增长。公司当前正处于人工智能战略2.0 阶段,逐步形成“数据-算法-产品”的闭环,有望摆脱以项目制、定制化为主的商业模式,转向2B 和2C 双轮驱动,实现人工智能技术的规模商用。预计公司2021/22/23 年实现营业收入172.2/224.5/283.6 亿元,同比增长32.2%/30.3%/26.4%。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8.3/24.3/31.7 亿元,同比增长34.1%/32.6%/30.8%。若给予2022 年8 倍PS,对应合理市值在1800亿元左右,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国内外疫情扩散,企业商务活动受限,订单需求不及预期;
2)政府对教育、医疗等领域投资力度不及预期;
3)消费者产品认可度和推广效果不及预期;
4)产业竞争加剧,公司先发优势逐渐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