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公司发布关于筹划非公开发行股票暨控制权拟发生变更的停牌公告
2022 年10 月14 日云海金属公告,公司正在筹划向宝钢金属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拟发行数量为6200 万股。截至本公告披露日,宝钢金属持有公司约9050 万股股票,占本次非公开发行前公司总股本的14.00%。若相关事项顺利完成,以发行数量6200万股计算,宝钢金属将持有公司约15250 股股票,持股比例为21.53%;公司现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梅小明持有公司约11656股股票,持股比例为16.45%。本次非公开发行将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
简评
高度重视轻量化材料发展,宝钢此前曾两次增持公司股份2018 年12 月25 日、2020 年8 月11 日,公司控股股东梅小明两次与宝钢金属签署《股份转让协议》,梅小明向宝钢金属转让其持有的公司8%、6%股份。通过两次转让,公司股权结构不断优化、资源引进能力大幅提升。同时,宝武集团“一基五元”发展战略进一步推动落实,宝钢金属的轻量化材料和制品产业得到良好发展。
本次非公开发行将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发生变更
本次非公开发行前,梅小明持有公司18.03%股权,宝钢金属持有公司14.00%股权;若本次非公开发行顺利完成,以发行数量6200 万股计算,宝钢金属将持有公司约21.53%股权,梅小明持股比例将下降至16.45%,本次非公开发行将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
公司是镁行业龙头企业,拥有全产业链布局
公司是镁行业龙头企业,目前公司具有从“白云石开采—原镁冶炼—镁合金—镁合金深加工—镁合金回收”的完整的镁产业链:
(1)上游资源端:子公司巢湖云海和合资公司安徽宝镁拥有白云石矿石的采矿权,其中巢湖云海拥有8864.25万吨白云石的采矿权,安徽宝镁拥有131978.13 万吨白云石的采矿权;(2)原镁和镁合金:公司拥有两大原镁供应基地:山西五台、安徽巢湖;三大镁合金供应基地:安徽巢湖子公司主要面对长三角和中部地区客户;山西五台子公司主要面对中西部客户及出口,广东惠州子公司主要面对珠三角客户;截至2021 年底,公司共拥有10 万吨原镁产能20 万吨镁合金产能,公司镁合金约占国内市场的35%以上,原镁约占国内市场的10%,行业龙头地位凸显。
(3)下游深加工领域:南京云海、巢湖云海精密、荆州云海、天津六合、重庆博奥镁铝已完成精密加工布局。
紧抓汽车轻量化及绿色建筑发展趋势,镁需求量有望高速增长汽车节能减排及轻量化需求有望带动原镁需求持续增长。轻量化作为节能、保护环境、提高车辆性能的有效途径,已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据公司年报,车重每减少100g,燃油车百公里油耗可减少0.3-0.6L;车重每减少50%,CO2 排放量能减少13%;整车质量降低10%,燃油效率可提高6-8%。在众多轻量化材料中,镁合金的轻量化效果最好,减振性、磁屏蔽性远优于其他金属。此外镁合金动力学粘度低,流动性强,压铸性能好,以特斯拉、蔚来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加大使用铝、镁轻质合金部件减重以提升其续航里程已成为趋势。据日本和美国汽车行业以及我国工信部预测,未来汽车单车用铝量和用镁量将大幅上升。
镁在建筑领域的使用量有望大幅提升。住建部出台的《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坚持全面推进,从规划、设计、建造扩展到运行管理,从节能绿色建筑扩展到装配式建筑、绿色建材,把节能及绿色发展理念延伸至建筑全领域、全过程及全产业链。”由于镁合金建筑模板刚度强、重量轻、耐碱腐蚀、可回收,能有效节约临时堆场和施工时间,减少建筑垃圾,改善施工条件,降低成本,镁在建筑领域的使用量有望大幅提升。
近年来,公司基于(1)汽车轻量化对镁的部件需求增加,(2)镁建筑模板在模板领域渗透率提升,(3)国家对镁行业进行有序整顿,部分不符合环保和安全要求的项目整改或停产三点,积极扩张原镁和镁合金产能并不断开拓镁的应用。
战略协同效应凸显,云海宝钢强强联合,共同打造世界级镁合金生产基地云海金属与宝钢金属布局协同,战略发展方向高度一致。2020 年11 月24 日,公司与宝钢金属、池州市青阳县人民政府签订《年产30 万吨高性能镁基轻合金及深加工项目合作框架协议公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为104 亿元人民币,项目拟投资规划建设年产30 万吨高性能镁基轻合金、15 万吨镁合金深加工产品、100 万吨熔剂、2500万吨骨料及机制砂。该项目区位优势明显,利用池州丰富的白云石资源和贴近长三角的有利区位,公司与宝钢战略协同充分发挥产业协同效应,建设国内最大的从“镁矿开采—原镁冶炼—镁合金生产—镁合金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布局,公司在原镁、镁合金及深加工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公司与宝钢强强联合,共同打造世界级的镁合金生产基地、世界领先的中国镁合金应用新材料创新基地,轻量化材料和制品产业得到良好协同发展。
宝钢入主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竞争优势
此次宝钢入主公司,有望进一步在客户资源上实现共享,共同开发镁、铝合金新的应用和新的客户,同时在技术研发上深度合作,拓宽镁和铝的应用,共同助力镁合金下游需求端的精准切入、快速发展,公司竞争力及盈利能力有望显著提升。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 年-2024 年归母净利分别为9.3、14.2 和20.7 亿元,对应当前股价的PE 分别为15.6、10.3 和7.0 倍,考虑到公司未来成长性,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项目进度不及预期,汽车轻量化发展及新能源汽车需求增速不及预期,产品价格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