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行业发展概况
RFID又称电子标签(E-Tag),是一种利用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信息的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RFID标签依据发送射频信号的方式不同,分为主动式(Active)和被动式(Passive)两种。主动式标签主动向读写器发送射频信号,通常由内臵电池供电,又称为有源标签;被动式标签不带电池,又称为无源标签,其发射电波及内部处理器运行所需能量均来自阅读器产生的电磁波。
随着技术的进步,RFID应用领域日益扩大,现已涉及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将成为未来信息社会建设的一项基础技术。RFID典型应用包括:在物流领域用于仓库管理、生产线自动化、日用品销售;在交通运输领域用于集装箱与包裹管理、高速公路收费与停车收费;在农牧渔业用于羊群、鱼类、水果等的管理以及宠物、野生动物跟踪;在医疗行业用于药品生产、病人看护、医疗垃圾跟踪;在制造业用于零部件与库存的可视化管理;RFID还可以应用于图书与文档管理、门禁管理、环境感知和支票防伪等多种应用领域。尤其是 RFID 应用的主要推动者沃尔玛,自2003年成为全球第一个公布正式采用该技术时间表的企业后,RFID就一直是其强化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武器。
尽管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但目前RFID还面临着一些很大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统一的国际标准:目前针对RFID 在物流的应用存在两种编码体系:一是日本的UID编码体系,一个是美国EPC电子产品编码标准。但统一的ISO 国际标准还没有出台,因此目前的技术还不能保证所有的标签与阅读哭实现兼容。
2)应用成本昂贵:主动式标签每个成本要1 美元或更多,不适合用在低成本的商品上。Auto-ID 中心正在致力研发被动标签,目前成本已经降至5美分左右,但这个价格依然要进一步降低,只有降到3美分以下,才有可能应用于单件包装消费品。
3)技术不成熟,识别率有待提高:目前,即使贴上双重电子标签,仍有3%无法判读。高频识别信号不易穿透液体与金属,是目前射频识别技术的一个技术缺陷。
4)隐私权问题:于射频识别标签侵犯隐私的担心是从2003年沃尔玛连锁店与英国的Tesco连锁店开始在商店里试RFID技术时开始的,用来帮助零售商存货和发现小偷的智能货架试验被怀疑会导致扩大监视范围。
5)安全隐患:RFID 磁条所使用的频率800~900MHz已经属于高频范围,长期生活在RFID 磁条包围中的人们身体将受到高射线影响,导致免疫力下降和癌症。
作为物联网概念中应用最广、商业模式最成熟的技术,RFID 在中国的市场规模明年将超过 157 亿元,到 2012 年则将超过200 亿元;RFID 在世界范围内的市场规模到2012年将达63 亿美元,2014 将超过82.5 亿美元,在未来五年中将保持14%的年均复合增长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