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司于8月14日发布公告宣布:
拟以发行股份(占收购总额90%)及支付现金(占收购总额10%)相结合的方式购买华信天线100%的股权;
以发行股份方式购买佳利电子100%的股权;
本次拟募集的配套资金金额不超过交易总金额的25%,交易总金额为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的交易价格与本次拟募集的配套资金上限之和,本次交易总金额预计为161,000万元。
2、公司于8月14日发布公告宣布:
公司出资7000万元,与北京北斗融创股权投资管理中心(出资200万元)、中关村创投任基金的有限合伙人(出资1683万元)设立基金——中关村北斗股权投资中心(有限合伙),规模2亿元,主要投资导航应用及地理位置信息服务产业链及产业链与互联网融合创新领域。
评论:
积极切入产业链上游,双拳瞄准不同市场
公司此次收购的两家公司均处于北斗产业链上游,为天线制造企业。天线类产品是北斗产业所依赖的基础产品,拓展天线市场能够提升公司在整个北斗产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此次收购的标的华信天线主要优势在于其高精度天线方面的技术领先,而佳丽电子主要优势在于“材料-元器件”方面。且二者在战略定位上既差异又互补,总结而言:
在导航天线业务线上,华信天线主攻高精度专业市场,主要用于测量测绘、海洋测量、航道测量、码头作业等领域;而佳丽电子主攻大众消费低精度市场,未来随着大众消费市场的迅速扩展,产品需求也将上升。
在天线生产研发支持上,华信天线利用其高精度专业产品的经验和技术,成为佳利电子大众消费产品的技术支撑;而佳利电子微波陶瓷元器件的优势及其天线精益制造的经验和产能优势能够为高精度产品提供材料支持以及产能支持。
双方在不同的市场领域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与北斗星通结合后,能够横向及纵向拓宽各自的销售渠道和增加市场份额,从而形成协同效应。
另外对于汽车电子业务的推进,华信天线和佳丽电子还能够公司下属企业徐港电子提供导航设备的外围配套,共同促进北斗在车载导航领域的替代。
业绩承诺颇丰,盈利增厚成看点
此次收购最大的看点为两家公司给与北斗星通的业绩承诺。如果华信天线和佳利电子均在 2014 年完成股份交割,则二者 2014年给与公司的净利承诺为 8100(5600+2500)万元。而公司去年净利润仅为 4300万元,带来的利润增厚非常可观。具体而言:
华信天线如若 2014 年完成股份交割,则 2014 年度至 2017年净利润不低于 35,450万元(其中 2014年、2015年、2016年和 2017年实现的扣非净利润分别不低于 5600万元、7800万元、9800万元和 12,250万元);如若 2015年完成股份交割,则 2015年度至 2018 年净利润不低于 43,755 万元(其中 2015年、2016 年、2017年和 2018 年度实现的扣非净利润分别不低于 7800万元、9800万元、12,250万元和 13,905万元)。
佳利电子如若 2014 年完成交割,则 2014年度至 2017 年净利润不低于 12,965万元(其中 2014年、2015 年、2016 年和 2017 年度实现的扣非净利润分别不低于 2,500万元、2,875万元、3,450万元和 4,140 万元);如若 2014 年完成交割,则佳利电子 2015 年度至 2018年净利润不低于 15,019 万元(其中 2015年、2016 年、2017年和 2018 年度实现的扣非净利润分别不低于 2,875万元、3,450万元、4,140万元和 4,554万元)。
设立北斗产业基金,提前布局北斗应用领域
公司此次设立北斗产业基金,目的在于及时把握我国北斗导航系统“军民融合”的趋势,提前投资导航应用及地理位置信息服务产业链及产业链与互联网融合创新领域。按照导航产业发展的逻辑:军用→行业→民用,北斗系统也不会例外。未来北斗民用行业的重点在于地理信息服务以及基于移动互联网、个人位置的服务(LBS),相关市场国模超过千亿元。
公司此次设立产业基金在于对北斗应用领域的重视,以及积极开拓新项目,利于未来给公司贡献新鲜血液。
看好公司此次战略并购,维持公司“推荐”投资评级
公司在北斗产业一直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能够通过自己的变革为北斗产业的发展助力。此次收购的两家公司都是业界翘楚,我们看好北斗产业未来的发展,相信公司此次并购将会带来巨大的协同效应。
此次收购也将非常有助于扭转整个产业界及资本市场界一直以来的看法:靠军方订单,未来一些业界优良的北斗企业将不单单依靠军方订单来存活,同样的行业性市场已经启动,技术及市场模式领先的行业性平台公司将会脱颖而出!具体逻辑请参阅我们的行业深度报告《北斗话你知》及《北斗话你知---答疑解惑篇》
两家被收购公司的业绩承诺使公司未来的利润增厚,使得公司前进的道路更加稳健。
因为本次交易尚存在一定不确定性,所以我们暂时不考虑新增并表利润,我们预计公司 2014-2016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0.62/14.62/20亿元,净利润分别为 5100/6600/8400万元,对应 EPS 分别为 0.22/0.28/0.36元。
考虑到公司未来有望成为整个产业的对标及龙头公司,以及可能的再次整合及多方位的平台公司,我们对公司前景积极看好,公司正式复牌后有望获得追捧,给予“推荐”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