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们对公司经营现状、未来发展战略等进行了调研。通过与公司高管交流,我们认为:作为我国规模最大、涵盖领域最广的轻工业工程企业,公司抗周期性较强,将长期受益于“扩大消费”、“消费升级”政策;公司由“以工程技术服务为主”向“以工程总承包服务为主”的业务转型已经基本完成,估计下一阶段将进入深化期,施工、采购环节将持续改善,毛利率将逐步企稳回升;公司股权激励计划草案已经公布,行权价高于目前股价,显示管理层对公司发展的信心。
由原国家轻工业局直属的八大设计院整合而来,是我国最大的轻工业工程公司公司的前身是成立于 1953 年的中国轻工业上海设计院,在整合原国家轻工业局直属的另外七大设计院基础上成立。目前公司和海诚总院(中国海诚国际工程投资总院)、中轻对外(中国轻工业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同属于轻工集团(中国轻工集团公司)。
公司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提供轻工行业设计、咨询、监理等工程技术服务和工程总承包服务的综合性工程企业。公司在国内大中型轻工业工程建设项目中的市场占有率一直在80%左右,处于主导地位。凭借北京、西安、成都、武汉、长沙、广州、南宁等七个主要子公司,公司市场区域基本覆盖全国。
目前,公司的竞争主要来自于轻工行业的地方设计院,如“上海轻工业工程设计院”、“天津市轻工业设计院”、“浙江省轻纺设计院”等,全国范围内的竞争对手基本没有。
业务基本涵盖轻工业各个领域,抗周期性强,将长期受益于“扩大消费”政策公司业务领域广泛,基本涵盖造纸、饮料、乳品、制药、塑料制品、制糖制盐等轻工业的各个方面,且市场化程度高,公司抵抗单一领域景气波动风险能力强。
同时,公司主要服务领域正处于提升国内消费需求(内需)、消费升级、产业升级、产业转移等经济拉动的政策范围,未来投资需求和业务开拓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今后几年,公司将显著受益于“扩大消费”“消费升级”等国家政策。
由“以工程技术服务为主”向“以工程总承包服务为主”的业务转型已经基本完成,施工、采购环节仍有较大改善空间,届时毛利率将有较大幅度提升上市以来,公司向“工程总承包”的业务转型非常明显。公司设计咨询监理和工程总承包的营业收入比例已经由2006 年的3.2:1 转变为2010 年的0.4:1,以设计为主导的工程总承包业务转型已经基本完成。
但是,由于总承包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公司在施工、采购环节仍有较大改善空间。
施工方面:上市之前公司没有自己的施工团队,施工业务全部外包;上市之后,公司于2007 年成立中国轻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才开始自己做一部分施工;但是,目前公司施工能力远远不足,大部分施工业务仍然需要外包出去。采购环节:公司还不具有设备采购的定价权,目前主要还是业主指定采购。
同时,由于目前公司对总承包项目风险控制较严格、转型初期人才培训、机构设臵成本较高,导致总承包项目毛利率较低,从而导致公司总体毛利率呈下降趋势。
目前,公司正在采取措施改善施工、采购环节。我们预计:随着总承包经验积累以及施工、采购环节的改善,公司毛利率将逐步企稳回升。
我们预计,截至目前公司今年新签合同70亿元左右。根据行业惯例及公司经营历史,设计合同较大部分将转化为总承包合同,预计公司总承包订单长期充足2010 年公司新签合同额60 亿元,较2009 年翻了一番。我们预计,截至目前公司今年新签合同额在70 亿元左右,订单依然充足。
同时,根据轻工行业惯例以及公司经营历史,设计合同将有较大一部分转化为总承包合同。设计费用一般占到总承包合同额的3%左右,公司2011 年上半年、2010 年设计收入分别为3.9 亿元、6.2 亿元,因此,我们判断,未来公司总承包合同将保持持续较快增长。
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草案)公布,行权价高于目前股价,显示管理层信心根据草案,激励对象包括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其他人员共计154 人,股票期权为399 万份,对应的标的股票数量为399 万股,占当前公司总股本11400 万股的3.5%;行权价为18.21 元,高于当前公司股价,行权条件为:行权当年前3 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不低于20%,行权前一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14%,显示管理层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
值得关注的是,公司股权激励计划所涉及股票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较高,达到3.5%。
首次给予公司强烈推荐投资评级预计公司2011 年-2013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2 亿元、54 亿元、67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3%、28%、24%;归属上市公司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0.92 亿元、1.16 亿元、1.49亿元,同比增长42%、26%、28%;实现基本每股收益分别为0.81 元、1.02 元、1.31元。首次给予公司强烈推荐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系统性风险,业绩低于预测的风险,工程总承包业务能力提升低于预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