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是国内拉链行业的龙头制造企业,其拉链产品品种规格及规模业内领先,多年来公司拉链产品产销量保持国内第一;设计专利数量达 154 项,公司已在全球 70 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置办事处,产品远销 80 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专注主业二十余年,集中资源强化拉链产品优势,2006 年上市后利用募集资金不断扩大产能,于 2007 年实现晋江、上海、东莞、天津、成都全国五大区域布局,后续产能利用率的提高和区域协同效应的显现,有效带动公司盈利能力不断提升、强化竞争优势。
2014 年 1-9 月实现营业收入 7.87 亿元,同增 4.9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6692.51 万元,同增 35.8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08 亿元,同增 7.49%;EPS0.43 元,同增 35.85%。其中,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2.47 亿元,同减 4.7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389.20 万元,同增 18.23%;EPS 0.09 元,同增 18.42%。预计 2014 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变动区间 6667.14 至 8485.46 万元,同增 10%-40%。
公司竞争力在于研发和创新优势、较为完善的营销网络。一方面,公司重视并强化规模制造和服务能力,不断完善与研发相关的设施和产业配套,其测试中心系属于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拥有设计专利数量达 154 项。另一方面,公司与运动、箱包等业内龙头企业已建立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同时积极扩大客户范围,主动向快速增长的户外和快时尚、女装客户渗透;通过新设办事处集中开拓海外市场,近年来海外业务占比已有明显提升。
公司海外市场整体增长形势乐观,目前从间接销售(通过区域经销商)向直接销售进阶(设立区域办事处),若未来实现与海外品牌的直接合作,伴随覆盖区域的范围扩大,将有望受益于订单量及毛利率的双重提升。公司率先启动海外销售渠道转变,前期投入为现有规模销售打下坚实基础,目前已在香港设立办事处,作为整体海外市场开拓的布局中心,而东南亚办事处则主要针对当地客户。
我们判断公司未来的业绩提升,从产业层面来自于产业集中度较低的现状为公司未来整合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在行业整合背景下,资源向龙头企业聚集;从公司层面则来自于其聚力开拓海外市场,产品结构及客户资源的优化推动业绩改善,伴随成本及费用控制实现效益提升。
1)就国内目前情况而言,服装辅料作为纺织服装的上游配套行业,主要依托服装企业而分布。总体来看,服装辅料以中小型企业为主,集中度较低,基本上还处于多而分散的状态,在中低端市场上竞争激烈。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费结构的改变,品牌服装、中高档服装的消费增速较快,具有较高产品品质、较强产品开发能力和营销网络健全的服饰辅料企业发展速度相对较快。同时,服装产业集群的形成加剧拉链产业集中度的提升,为行业整合提供了空间。未来行业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服饰辅料业在面临产业转型升级压力的同时也经历着新一轮的行业整合,伴随多数中小企业在产业调整过程中的淘汰,龙头企业凭借其规模及资金优势,预计将吸纳更多订单、人力及原料等资源将向其聚集,因此具有综合竞争优势的服饰辅料品牌将获得更多改革机遇。
2)产品结构方面,公司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竞争格局变化,推进内部业务结构调整的同时,强化条装拉链中金属产品的升级,通过提升高附加值产品的占比从而拉升整体盈利能力,经营质量明显提升。未来伴随公司在前期研发设计及后续销售维护方面的投入不断显效,预计仍将支撑其产品享有一定程度上的提价空间,结合其核心业务订单增量带来的规模效应下成本优势的影响,公司整体产品/业务结构的优化将对业绩改善起到推动作用。
3)市场布局方面,公司加大市场结构性调整,进一步完善营销布局。国内市场通过强化市场服务意识、完善客户服务保障机制、创新营销手段等方式,使客户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市场基础更加扎实。国际市场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自身转型升级为驱动,实现了突破性的进展。通过参加海外展会推荐、设立海外子公司或办事处拓展营销网络及提供综合服务等方式大力提升海外业务,打开区域市场。伴随海外市场推进力度的加大,预计未来对业绩贡献将进一步加大。
公司市场开拓能力增进,技术实力雄厚,规模优势和经营实力突出。考虑到海外市场开拓及高附加值产品应用推进较为顺利,在原有基础上适当调高短期盈利预测,预计 2014-16 年实现净利 8006 万、1.04 亿、1.31 亿元,同增 32.09%、29.82%、25.98%,对应 EPS 分别 0.52、0.67、0.84 元。当前 13.61 元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26.35、20.30 和 16.11 倍。考虑到公司品牌美誉度提升,新产品及技术研发持续,加之生产自动化改进将进一步强化其综合竞争力,针对其主业,给予高于行业平均市盈率的估值水平,目标价 16.76 元(对应 15 年 25 倍 PE),上调至买入评级。
主要不确定因素:主要不确定因素:海外复苏不达预期,国内需求继续恶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