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发布2022 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共实现营收141.25 亿元,同比+56.8%;实现归母净利润12.08 亿元,同比+36.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0.64 亿元,同比+40.2%。公司为国内磁材龙头,磁材产业全材料体系发展,构成独特竞争优势,并纵向延伸振动马达、电感等器件;光伏产业厚积薄发,公司已成为组件后起之秀,加速发展;公司锂电产业聚焦小动力,市场渗透率快速提升。我们维持公司2022/23/24 年EPS 预测为0.95/1.21/1.45 元,对应目标价28 元,维持“买入”评级。
新能源业务占比进一步提升,2022 年前三季度业绩符合预期。2022 年1~9 月,公司累计实现营收141.25 亿元,同比+56.8%;实现归母净利润12.08 亿元,同比+36.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0.64 亿元,同比+40.2%,非经损益为1.44亿元,主要来自政府补助以及汇兑相关收益,整体而言,公司前三季度业绩符合前期业绩预告的预期。分季度来看,公司22Q1/Q2/Q3 分别实现营收43.96/49.73/47.56 亿元,同比+71.85%/+58.72%/+43.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88/3.75/4.00 亿元,同比+27.95%/+48.07%/+43.0%,三季度同比保持高增长,主要源于新能源相关业务持续扩张。截止2022H1,公司拥有8GW 电池片、6GW组件的内部产能(2021H1 为4GW 电池、1.5GW 组件的内部产能),拥有锂电产能2.5GWh。
产品结构变化、原材料价格及海运费增长导致毛利率降至17.03%,费用率受益收入快速增长而收窄。2022 年1~9 月,公司整体毛利率为17.03%,同比-2.37pcts,一方面系光伏业务占比进一步提升,导致毛利率结构性下降,另一方面原材料价格、海运费上涨等影响公司毛利率表现。分季度看,22Q1/Q2/Q3毛利率分别为16.50%/16.82%/17.73%,环比已有改善。费用端,2022 年1~9月,公司管理+财务+销售费用率为3.40%,同比-1.24pcts,三项期间费用率持续优化;研发费用为7.03 亿元,同比+52.9%;研发费用率为4.98%,同比-0.13pct。
新能源业务:光伏业务持续放量,小动力电池加速扩产。(1)光伏业务:公司业务在光伏领域主要集中在电池片+组件环节,2020 年底,电池片、组件内部产能分别约 4GW、1.5GW,截至 2021 年底产能进一步扩张至 8GW、3.5GW,并计划在 2022 年底分别扩至 9GW、7GW,其中2.5GW 组件项目已于今年7月建成投产,为业绩成长奠定基础;此外公司亦有布局TOPCon、P-IBC 等新技术,公司公布的投资者关系记录表显示后续TOPCon 单体项目扩产规模约为5GW。客户方面,公司主要面向欧洲市场(约80%出货占比),包括法国、德国、荷比卢等。(2)锂电业务:公司聚焦电动二轮车、便携式储能、电动工具等小动力市场,截至 2021 年底,公司拥有 2.5GWh 锂电池产能,2022 年 1 月公司新增投建 6GWh 高性能锂电池项目,随着项目爬坡,公司预计 2022 年锂电池产能可达 7GWh,2023 年锂电池产能可达8.5 GWh。
磁材+器件业务:磁性材料龙头地位稳固,纵向延伸电感、马达等器件。公司预计到 2022 年底将具备 16.5 万吨永磁、5 万吨软磁、2+万吨塑磁年产能。此外,公司横向还在积极扩充磁粉芯、复合永磁、复合软磁、纳米晶材料等材料体系,不断增加品类,满足不同客户的一站式采购需求。器件方面,目前公司布局产品包括电感、环形器/隔离器、振动器件等,其中振动器件业务相对稳定,公司具备 4 亿只年产能,下游覆盖安卓各品牌手机厂商。电感方面,公司着力于一体成型电感、叠层电感、薄膜电感等多品类布局,于2022 年 1 月规划新建年产 51.2 亿只的高效一体电感项目,产能呈加速扩张趋势。
风险因素:磁性材料行业发展不及预期;新能源电池下游景气度不及预期,光 伏技术迭代风险;公司光伏业务扩产不及预期;公司器件业务推广不及预期;原材料成本持续上涨的风险。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公司是国内磁材龙头,扎实推进磁材+器件、光伏+锂电两大产业群布局。磁材业务为发展基石,磁性器件产品逐步放量,光伏、锂电业务积极扩产贡献增量。考虑到公司光伏业务持续放量,我们维持公司2022-2024 年EPS 预测为0.95/1.21/1.45 元,参考公司过去3 年PE-TTM 中枢为21 倍,考虑到公司光伏、锂电业务加速扩产贡献业绩增量,我们给予一定估值溢价,给予2022 年30 倍目标PE,对应目标价28 元,维持“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