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发布 2021 年一季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7.81 亿元,同比增长 10.50%,实现归母净利润 1.55 亿元,同比增长 72.3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48 亿元,同比增长 256.13%;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净额 6.18亿元,同比增长 12.57%。ROE(摊薄)为 2.63%,较去年同期上升 0.79pct。
销售毛利率为 22.60%,较去年同期上升 5.28pct。公司业绩上升的主要原因为公司投建的相关风力发电等项目陆续并网转入运营,装机规模及发电量同比均有较大上升。
公司聚焦绿色能源运营和综合能源服务,在建+拟建项目近 2,000MW 绿色能源运营方面,公司在手项目充足。截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公司并网总装机容量为 3680.04MW,其中:燃机热电联产 2647.14MW,风电524.4MW,生物质发电 60.5MW,垃圾发电 116MW,燃煤热电联产332MW。报告期内新投产装机容量 519.4MW,其中:燃机热电联产150MW,风电 319.4MW,垃圾发电 50MW。2021 年,公司在建项目1246.8MW,计划新开工项目 725MW,合计装机达到 1971.8MW。随着风电技术的快速进步,风电发电成本逐渐降低,公司将重点建设平价上网风电项目、风电大基地项目、风储一体化项目,持续推进垃圾发电及静脉产业园项目,以及具有竞争力的燃机热电联产和发电项目。
公司综合能源服务领域开拓成效显著。公司借助园区热电联产的先发优势,率先进军综合能源服务领域,目前已在售电、需求侧、供热等领域服务 4000 余家工商业客户。2020 年,公司完成市场化交易电量 159.8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6.5%;配电项目累计投产容量 978MW,同比增长 58%;公司拥有国家“需求侧管理服务机构”一级资质,2020 年用户侧管理容量超过 1300 万 kVA,同比增长 8.3%;参加江苏省需求侧响应,响应负荷超 500MW,同比增长 36.6%。公司打造多场景储能应用,打造“嫦娥”
系列储能电站,目前已管理 26MWh 用户侧储能项目。随着上述业务的不断拓展,本公司将为更多工业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能源解决方案,提高盈利能力,加快创新开展综合能源服务业务。
公司拟开拓电动车换电业务,并与中金资本合作成立主题基金哺育产业链生态
今年 3 月,公司发布电动汽车换电业务发展规划。公司将在稳健发展清洁能源及热电联产业务的同时,继续从能源生产向综合能源服务转型,重点聚焦绿色出行生态,打造领先的移动能源服务商。根据中国证券报消息,公司在 4 月初已集中设立了 11 家能源科技公司和能源科技服务公司。公司换电业务目标领域包括以出租车、网约车为代表的乘用车,重点布局长三角、大湾区、京津冀、成渝等区域,具体业务包括:1)换电站一体化解决方案;2)换电站运营及能源服务;3)电池梯次使用。
公司拟与中金资本合作设立“碳中和”主题基金,哺育产业链生态。基金总规模不超过 100 亿元,预计公司出资约占基金总规模的 51%;首期规模约 40 亿元。基金宗旨是对移动能源产业链上下游优质项目和充换电平台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并借助新能源汽车出行平台实现向充换电平台的导流,完成充换电数据平台的建设,构建全新的移动能源产业生态。
投资建议:短期看,公司清洁能源在建、拟建项目充足,装机规模增加带动业绩增长。长期看,公司积极拓展换电、储能等新型能源业务,发展空间广阔,未来有望提供新的业绩增长点,维持增持评级。我们预计公司 2021-2023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0.23、11.86、13.32 亿元,对应 PE为 10.3、8.9、7.9 倍。
风险提示:天然气、煤炭采购价格可能高于预期;下游用电、用汽需求可能下降;上网电价可能低于预期;综合能源服务拓展可能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