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发布2021 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8 亿元(同比+5.2%),归母净利润1.5 亿元(同比+146.8%),扣非归母净利润0.88亿元(同比+1819.8%);其中,四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2 亿元(同比-2.4%、环比-6.7%),归母净利润0.04 亿元(同比-48.2%、环比-94.1%),扣非归母净利润-0.39 亿元。同时,公司以3.79 亿股为基础向全体股东每10 股派发现金红利0.3 元(含税)。
其他业务盈利收缩,公司业绩增长源于锂电循环板块提振。核心子公司金泰阁实现营收9.9 亿元(同比+144%),归母净利润2.2 亿元(同比+656%),一方面主要源于产能及回收率的提升,2021 年公司扩产技改,钴产量由2020 年1400 金吨提升至2021 年1887 金吨,镍产量由592 金吨提升至1024 金吨,碳酸锂产量由1150 金吨提升至 1792 金吨。同时,公司镍钴锰平均金属回收率达到98%,锂平均回收率达到85%,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另一方面,2021 年镍、钴及碳酸锂价格出现大幅上涨,带来公司盈利能力的提升。
2022 年锂价维持高位,产能持续扩张,支撑业绩高速增长。根据三元废料的定价模式,碳酸锂价格上涨将会公司带来盈利的扩张。我们预测2022 年锂价仍然将维持高位,公司电池回收业务盈利能力将保持较高水平。同时,公司加大产能建设的力度,锂电池循环技改扩建将于2 季度投产,2022 年形成钴锰镍产能9000 金吨,碳酸锂产能4000吨;2023 年形成钴锰镍产能1.2 万金吨,碳酸锂5000 吨。另外,公司布局5 万吨磷酸铁锂产线建设,预计2023 年9 月投产,在2023 年底形成三元、铁锂废电池回收产能各5 万吨。
利用汽车产业链协同优势,构筑回收渠道壁垒。电池回收行业的竞争中,稳定、优质的电池废料来源将成为企业间竞争的核心要素之一。
公司历史主业深耕汽车产业链,与整车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未来车企作为电池回收主要责任主体,公司与车企合作建设电池回收渠道可充分发挥协同优势。另外,公司与车企及社会贸易商进行合作在全国重点城市建立回收利用基地,也进一步保证了公司未来废旧电池供应的稳定,渠道优势进一步确立。
【投资建议】
我国第一批动力电池即将进入退役阶段,锂电回收市场迎来快速发展期。
公司锂电回收业务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技术端,公司镍钴锰金属平均回收率达到98%以上,碳酸锂回收率达到85%;渠道端,公司历史主业深耕汽车产业链,与车企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近期与车企及社会贸易商共建回收基地进一步巩固渠道优势。在此基础上,公司加速产能建设,为后续业绩增长奠定基础。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 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5.41 亿元、55.74 亿元、69.32 亿元,归母净利润3.72 亿元、5.08 亿元、6.20亿元, EPS 为0.98 元、1.34 元、1.64 元,对应当前PE 为17 倍、12 倍、10 倍,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产能扩张进度不及预期;
金属价格走势存在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