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于电池回收业务量价齐升, 2021 年业绩同比+147%。公司2021年实现营收37.79 亿元(同比+5.19%),归母净利润1.51 亿元(同比+146.77%)。业绩增速高于收入增速主要系公司电池回收业务产能逐步释放,带动整体回收量增长,收入占比提升至23.72%(去年同期为7.94%),毛利率35.7%远超其他业务。公司毛利率同比提升2.1pct 达19.7%,归母净利率同比提升2.3pct 达4%,ROE 亦提升至7.3%。公司预告2022Q1 实现归母净利润0.85-0.95 亿元(同比+111%-136%)。
锂电回收业务产能快速增长进行时,推动全产业链布局。公司积极部署废旧电池回收产能,2021 年年底三元电池回收产能达2 万吨/年,2022 年二季度将扩产至5 万吨/年,2023 年3 月将新增投产5 万吨/年磷酸铁锂回收产能,远期合计完成15 万吨/年磷酸铁锂回收产能,产能落地有望映射业绩释放。此外,公司亦规划前驱体制造业务,最终形成“电池回收-元素提取-材料制造”的废旧电池资源化利用完整产业链。
具备汽车产业链优势,战略合作京东、一汽及星恒构筑回收渠道壁垒。
汽车企业凭借其维修渠道或成为动力电池回收的主要渠道,公司历史主业持续围绕汽车产业链布局,通过汽车智能装备、报废汽车拆解等业务,与汽车企业合作密切。目前公司与京东、一汽、星恒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互联网+回收”体系,稳固原料供应。公司产能具备先发优势,通过框架协议进一步拓展回收渠道,持续构筑渠道壁垒。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19/5.13/7.38 亿元,PE 分别为19.10/11.88/8.27 倍。公司具备产能先发优势,构建锂电回收全产业链。考虑行业增速及同业公司估值,给予2022 年30 倍PE,对应25.26 元/股合理价值,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空间释放速度不及预期;金属价格大幅回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