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受益于电池回收业务量价齐升,公司2021、2022Q1 业绩高速增长。
公司公告2021 年度业绩快报及2022Q1 业绩预告,2021 年实现营收39.18 亿元(同比+9.1%)、归母净利润1.55 亿元(同比+154.3%);2022Q1 实现归母净利润0.85-0.95 亿元(同比+111.0%-135.8%)。业绩上涨主要系公司锂电池循环板块产能逐步释放,带动整体回收量增长,公司主要金属回收率亦进一步提升。公司智能装备板块及重工机械板块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毛利空间有所收窄。
具备汽车产业链优势,并借助“互联网+”回收体系构筑渠道壁垒。公司历史主业持续围绕汽车产业链布局,通过汽车智能装备、报废汽车拆解设备等业务,与汽车企业合作密切。汽车企业作为动力电池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公司有望基于历史合作构建电池回收渠道。此外,公司3月公告与京东数科签订框架协议,推动“互联网+回收”体系,未来有望借助京东物流体系,充盈公司物料来源。
电池回收业务具备先发优势,未来将延伸至磷酸铁锂电池回收及三元前驱体生产。公司目前已建成2 万吨/年废旧电池回收处理产能,位于行业前列。2022 年上半年电池回收能力将达到5 万吨/年。此外,公司先发布局5 万吨磷酸铁锂回收产线,预计于2023 年9 月投产。进一步的,公司未来将延伸三元前驱体制造业务,最终形成“电池回收-元素提取-材料制造”的废旧电池资源化利用完整产业链。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持续扩张动力电池回收全产业链的先发者。预计公司2021-23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5/3.09/4.62 亿元,PE 分别为48.29/24.28/16.23 倍。考虑行业增速及同业公司估值,给予2022 年35 倍PE,对应28.47 元/股合理价值,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动力电池市场空间释放速度不及预期;金属价格大幅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