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提升,小弹簧迎来大发展。公司深耕弹簧行业40 余年,实现车用弹簧国产替代。公司具备研发、客户资源等多项优势,研发方面,公司为技术驱动型企业,研发费用近三年不断增长,研发费用率保持在4.5%左右。客户方面,乘用车客户覆盖大多数头部自主新能源主机厂,商用车客户拓展至海外Tier1。展望未来,公司将持续受益于自主新能源乘用车快速增长而增长。此外,公司弹簧产品应用领域已由汽车行业外延至轨道交通、工业机器人、农用机械等领域,持续积累业绩增长潜力。
新产品、新客户、新产能释放,公司持续壮大成长。新产品:公司2023 年稳定杆出货量预计相比2022 年增长一倍以上,预计2025 年完成10 万套机器人等机械类弹簧配套。悬架弹簧等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不断提升,带来产品结构的优化。2)新客户:悬架弹簧产品现已成为长城、比亚迪、吉利等一流自主品牌供应商,未来将会不断拓展更多合资及外资新能源车型,受益新能源全球化浪潮。3)新产能,公司2025 年产能预计为2022年的2.5 倍。
下游汽车弹簧市场发展向好,公司再迎向上机遇。乘用车领域,螺旋弹簧是悬架弹簧的主流选择,自主替代空间广阔。新能源车带动空悬渗透率提升,搭载车型未来价格区间有望下降至25 万元。自主品牌借新能源扶摇直上,公司市占率提升空间可期。商用车市场修复趋势明确,海外市场销量企稳,公司制动弹簧需求稳定。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 2023~2025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2.82/17.76/23.13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44%/39%/30%,归母净利润分为2.08/3.08/3.92 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1.61/2.39/3.04 元。给予公司2024 年25-30 倍PE,对应目标价59.75-71.70 元,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汽车销量不及预期的风险;2、原材料价格上涨的风险;3、汽车促销引起的零部件降价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