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概述
公司发布2021 年年报,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234.69 亿元,同比增长17.88%,实现归母净利润11.33 亿元,同比增长91.06%。同时,拟以 1865273596 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 10 股派发现金红利 2.45 元(含税)。
单四季度来看,公司实现营收54.12 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92 亿元。公司发布2022 年一季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3.80 亿元,同比下降4.26%,实现归母净利3.49 亿元,同比下降1.90%。
分析判断:
业绩迎“十四五”开门红,行业领先地位进一步巩固。2021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4.69 亿元,同比上涨17.88%,实现归母净利润11.33 亿元,同比增长91.06%。报告期内,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国内疫情反复多发、原辅料价格上涨,公司克服不利因素影响,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推动业务升级发展,巩固行业领先地位,实现经营业绩“超同期、超历史、超预算、超预期”的历史性突破,完成营业收入突破200 亿元、净利润跃上10 亿大台阶、ROE 超10%的优异成绩,迎来“十四五”恢弘发展的开门红。具体来看:燃料乙醇及其副产品方面,报告期内,实现营收111.51 亿元,同比上涨15.94%;淀粉及其副产品方面,报告期内,实现营收43.52 亿元,同比上涨4.78%;糖类方面,实现营收34.47 亿元,同比上涨37.34%;味精及其副产品方面,实现营收12.34 亿元,同比上涨10.25%;柠檬酸及其盐类与副产品方面,实现营收11.36 亿元,同比上涨60.30%;油类实现营收7.61 亿元,同比上涨3.93%。
玉米深加工龙头地位稳固,多措并举控成本盈利能力提升。公司是国内玉米深加工龙头企业,报告期内,受多重因素影响,玉米等粮食价格高企,公司为防控玉米市场价格剧烈波动风险,动态调整原料采购策略,玉米上市初期低价建库存,高价期减库存,兑现库存增值收益;同时密切跟踪国外木薯同国产玉米比价关系,进口木薯超20 万吨,有效降低原料成本,报告期内,玉米价格高企,但是公司的整体毛利率上升0.73pct 达到11.19%。除了原料成本,公司还通过精进工艺技术,推动成本降低,报告期内,淀粉糖企业推广高浓液化和高浓糖化技术,单位成本降低30 元/吨以上,通过节能技术改造,蒸汽单耗降低34%~50%。另外,公司特种产品的销量也实现了快速增长,报告期内,重点推动的“小特新”糖浆销量超过10 万吨,同比增长40%以上。我们认为,公司是国内玉米深加工的龙头企业,已经占据了相当的市场份额,同时公司通过原料采购控制、精进工艺技术降低成本,通过升级产品满足客户的个性化、差异化需求,有望进一步打开市场,提升公司整体盈利能力。
“双碳”助推产业爆发式增长,可降解材料业务有序推进。受愈加关注的“双碳”政策及绿色发展理念要求,生态环保的生物可降解材料需求快速提升,产业前景广阔。公司的生物可降解材料业务主要包括PHA、聚乳酸、聚乳酸改性料及聚乳酸制品等。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推进塑料污染治理的相关政策,大力发展、储备生物可降解材料相关技术,已拥有成熟的聚合、改性及聚乳酸制品生产线。报告期内,公司为提升生物可降解材料产业的整体性、系统性和经济性,一是为打通聚乳酸全产业链,启动建设年产3 万吨丙交酯项目,于2021 年12 月20 日注册成立中粮生物材料(榆树)有限公司,有序推进项目建设进程;二是于2021 年8 月在榆树开始建设千吨级PHA 生产装置。总体上1000 吨的PHA 项目会在今年的上半年试车投产,然后做工艺的进一步优化调整,使产品达到市场需求;公司的 3 万吨丙交酯项目进展也比较顺利,当前主要是在做进口核心设备谈判和选型设计,以及整体的安评环评手续办理。我们认为,在国家3060 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公司的生物可降解材料业务迎来政策红利期,未来随着项目落地投产,有望为公司贡献新的业绩增长点,增厚公司利润。
投资建议
我们分析:(1)玉米深加工方面,公司行业地位进一步巩固,头部企业优势将进一步显现;(2)生物能源业务方面,油价上涨利好公司业务发展;(3)生物可降解材料方面,“双碳”战略助推产业爆发式增长,公司相关业务面临的市场前景广阔,基于此,我们将公司22-23 年营业收入从285.06/319.05 亿元上调至298.01/337.94 亿元、新增24 年营业收入为378.62 亿元,将22-23 年归母净利从14.73/17.82 亿元上调至14.86/18.09 亿元、新增预测24 年归母净利为22.30 亿元,将22-23 年EPS 从0.79/0.95 元上调至0.80/0.97 元、新增预测24 年EPS 为1.20 元,2022 年4 月29 日股价8.21 元对应22/23/24 年PE 分别为10/8/7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新冠肺炎疫情风险,石油价格波动风险,玉米价格涨幅过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