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Q4 公司实现营收45.93 亿元,同比+41.9%;实现归母净利润2.14 亿元,同比+45.5%,2022Q4 公司业绩承压。2023Q1 公司实现营收38.59 亿元,同比+14.9%;实现归母净利润2.62 亿元,同比+4.6%,业绩符合预期。公司空悬、轻量化和流体管路三大增量业务持续落地成长,在手订单充沛。公司不断推进海外工厂的成本控制和精细化管理,经营效率有望进一步提升。考虑到下游乘用车需求承压,我们下调公司2023/24 年EPS 预测至0.94/1.16 元(原预测为1.01/1.17 元),新增2025 年EPS 预测1.39 元,维持“买入”评级。
营收持续增长,三大增量业务进展顺利。4 月28 日公司发布公告,2022Q4 公司实现营收45.93 亿元,同比+41.9%;实现归母净利润2.14 亿元,同比+45.5%。
2022Q4 公司业绩承压,主要系因海外子公司的年度费用于四季度集中确认,实际经营效率稳定。2023Q1 公司实现营收38.59 亿元,同比+14.9%;实现归母净利润2.62 亿元,同比+4.6%,业绩符合预期。公司营收维持增长势头,主要系因空气悬挂、轻量化、冷却管路三大增量业务进展顺利。公司 2023Q1 非经常性损益为0.47 亿元,主要系投资收益和政府补助。展望2023 年,随着能源动力费和原材料价格企稳,公司盈利能力有望逐步修复。
费用管控得当,全球整合与成本控制举措有望进一步提升经营效率。4Q22 公司毛利率为18.8%,同比+1.6pcts,环比-3.8pcts。费用率为13.7%,同比-1.1pcts,环比-0.4pct,其中销售费用率为2.7%,同比-0.6pct;管理费用率为5.8%,同比-0.5pct;研发费用率为3.7%,同比-1.3pcts;财务费用率为1.5%,同比+1.3pcts。1Q23 公司毛利率为20.8%,同比-1.3pcts,环比+2.0pcts。公司毛利率有所修复,主要系因原材料价格企稳。费用率为13.5%,同比0.0pct,环比-0.3pct,其中销售费用率为2.5%,同比-0.1pct;管理费用率为5.2%,同比-0.4pct;研发费用率为4.6%,同比+0.1pct;财务费用率为1.2%,同比+0.5pct,主要系因利息费用增加和汇率波动。随着公司全球整合与成本控制举措不断的推进,公司经营效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空悬业务在手订单充沛,盈利能力大幅提升。公司于2016 年收购空悬电控领域龙头AMK,建立汽车空气悬挂系统业务。公司不断推进空气供给单元产品组装及生产线的国内落地,目前已取得国内多家造车新势力及传统自主品牌龙头企业订单。2022 年,公司空悬业务实现营收6.85 亿元,同比+8.5%。截至2022年底,AMK 中国已获订单总产值达73.14 亿元,在手订单充沛。随着在手订单逐步进入量产交付阶段,公司空悬业务有望加速放量。公司也致力于推进空气弹簧、储气罐等硬件自产项目的落地,完善空悬业务产品布局。此外,公司不断优化现有资产,于2021 年剥离了过去三年一直亏损的AMK 工业事业部。2022年,公司空悬业务毛利率为21.4%,同比+4.6pcts,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国内营收占比不断提升,新能源业务持续突破。公司不断推进AMK、TFH 等并购标的的国内落地,国内业务营收占比已提升至2022 年的47%,有望减轻海外地缘政治、海运费波动等不利因素对公司的影响。另一方面,公司顺应电动化趋势,在智能底盘、热管理管路、电池包电机密封等领域全面布局,相关产品已获得宝马、奥迪、大众、吉利、小鹏和理想等主机厂的新能源汽车平台定点。其中,公司冷却系统业务2022 年实现营收43.25 亿元,同比+22.8%;轻量化业务实现营收11.18 亿元,同比+41.7%。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积极布局。
2022 年,公司新能源领域业务实现营收36.44 亿元,营收占比达25.8%。此外,公司于2022 年8 月出资1.8 亿元(占认缴总额50.7%)设立湖州泓添,间接投资合众汽车,从而进一步完善公司新能源领域布局。
风险因素:汽车行业景气度下行;公司产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公司新产品和新客户扩展不及预期。
投资建议:公司顺应电动智能化趋势,持续推动空悬、轻量化和流体管路业务落地成长,相关业务在手订单充沛。公司不断推进海外工厂的成本控制和精细化管理,经营效率有望进一步提升。2023Q1,我国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为405万辆(同比-13.9%),零售销量承压。考虑到下游乘用车需求影响,我们下调公司2023/24 年EPS 预测至0.94/1.16 元(原预测为1.01/1.17 元),新增2025年EPS 预测1.39 元,维持“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