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4月15日发布2014年度业绩快报和2015年一季度业绩预告:预计2014年实现收入16.48亿元,同比下降24.48%,净利润8438万元,同比下降24.18%,EPS 0.0497元;预计一季度净利润亏损600万元,较2014年同期减亏约538万元,EPS-0.0035元。
简评及投资建议。
公司2014年实现收入16.48亿元,同比下降24.48%,营业利润大幅下降59%(减少1.35亿元),主要是由于惠州市场2013年实现商铺销售,而本报告期无此收入,以及南昌市场商铺销售减少。其他影响业绩的因素还包括:
(A)正面因素:深圳海吉星物流园业务及配套服务增长,增加营业利润;上海市场摆脱火灾影响,增加营业利润;参股的合肥周谷堆实现商铺销售利润,增加投资收益。
(B)负面因素:南方物流公司获取土地,增加摊销及财务费用,亏损同比增加;天津翰吉斯物流园仍处于筹建期,政府补贴收益减少,致亏损增加;长春海吉星物流园因蔬菜交易区于2014年11月27日开业,招商费用等开业支出增加,致亏损增加。
公司一季度虽仍亏损600万元,主要是由于部分项目仍处筹建期,融资借款增加带来财务费用,且南昌市场无商铺销售收益;但得益于海吉星物流园业务及配套服务的收益增长,亏损额已较2014年同期显著收窄。
此外,2015年以来,“互联网+”转型趋势从传统零售企业向专业市场扩散,即专业市场通过嫁接互联网技术手段,实现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创新:专业市场触网,依托实体资源,打造B2B垂直电商平台,本质是一个利用互联网手段不断完善服务,提升客户粘性,从而实现无边界的上游商户和客户快速集聚的过程,带动的是专业化、平台型的闭环生态圈系统的逐步成熟,业务模式重构,驱动实现交易环节和增值服务环节的价值再造。专业市场的盈利模式也从单一的收取租金方式,升级为依托于平台,以大数据为核心,以巨量交易额、资金和物流等流转为基础的综合性盈利模式,其中包括交易环节的佣金、会员费、广告费等,和增值服务环节的手续费、服务费、仓储物流费和数据费等,成长空间完全打开。在此产业趋势下,公司作为国内农批市场中具有绝对规模优势和领先管理水平,且发展战略清晰的行业龙头,自2007年开始先后推行“归核化”(剥离非核心的亏损资产)、“网络化”(加速布局实体市场并推进电子结算,打造统一的后天体系)战略,最终搭建完成“虚实结合、轻重平衡”的农产品交易大平台。目前已形成包括实体批发市场、电子商务平台、供应链管理和金融服务等线上线下业务体系,未来可融合和拓展空间较大,但具体进程和方式仍有较大不确定性。
维持对公司的观点。(1)战略升级,平台型公司架构已经形成。2007年以来,公司先后推行“归核化”(剥离非核心的亏损资产)、“网络化”(加速布局实体市场并推进电子结算,打造统一的后天体系)战略,最终搭建完成“虚实结合、轻重平衡”的农产品交易平台,战略第次升级,尤其是2012年底成立的深圳农产品交易所有限公司,为公司未来盈利成长孕育了成长空间。
(2)物业价值大,并有望形成持续出售部分商铺兑现盈利,实体市场投入产出将趋向平衡。公司现在全国14个城市运营17家实体市场(另有7个在建或筹备开业市场),拥有自有土地面积已达约500万平米,权益自有土地约360万平米,其中权益商业用地为110万平米。
按公司当前284亿元市值计算,对应每平米土地价值为7889元。未来而言,公司将会更加考虑实体市场的投入产出的期限配比,将在投建一个新市场的初期和中期(如二期市场)时,将非核心交易区域商铺长租,一次性回收投资,另外开发沿街商铺用于出售,将可较快回笼资金。比如公司近两年开发的平湖市场、南昌市场二期、蚌埠市场一期等均有类似操作,考虑到公司仍有较多即将开业和在建市场,计算公司的物业价值对中长期投资有较大参考意义。我们测算公司所持权益土地面积的价值约417亿元,若考虑扣除净负债(2014年3季度末数据计算为26亿元),其重估价值仍有约390亿元左右,较当前市值尚有37%左右空间。
暂维持对公司的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15年EPS为0.15元,其中预计主业盈利0.06元(公司预约4月30日披露年报和一季报)。公司目前284亿市值对应2015年PE约111倍,对应2014年末净资产的PB为5.8倍。公司可能更适合看重资产价值和长期成长潜力的前瞻性投资者参与,而金融资本积极的战略性持股有望激活公司治理激励机制,催化更快出现价值兑现和业绩拐点,建议从公司治理和经营业绩两个角度持续关注公司投资机会。
考虑到公司具有较高的资产重估价值以及向“互联网+”转型的较大空间,暂按重估价值角度,可考虑给予390亿元目标市值,对应23元目标价。从中长期角度,公司有望在线上线下融合的“互联网+”转型中得到资源价值重估,享有转型成长溢价,我们此前给予维持“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与不确定性。房地产收入确认具有不确定性;新市场开业时间低于预期及租金水平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