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奔驰、奥迪、特斯拉、沃尔沃、名爵、路特斯……这些在全球享有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汽车品牌,如今越来越多地在中国完成整车或主体的生产制造。在“世界名车中国造”现象的背后,深层原因是我国制造业达国际一流水平和产业链完善优势。
品牌收购延续经典
上汽集团 于2007年收购英国知名汽车品牌名爵(MG),从主力车型、主要工序在中国工厂完成,发展至2016年,名爵汽车英国长桥工厂正式停产,自此名爵汽车所有车型全部由中国工厂负责生产,实现了中国制造赋能全球品牌,令世界名车延续经典、焕发活力的成功模式。
时至今日,名爵品牌在海外的影响力依然强大,而且名爵依托上汽集团强大的全球供应体系,全程打通包括设计、研发、制造、售后等在内的所有环节,能及时捕捉各个市场的一线信息,并根据不同市场需求来开发和供应产品,提供快速服务响应。
有了制造世界名车的底气,上汽集团2022年的海外目标是突破80万辆,其中名爵海外销量争取在50万到60万辆甚至更高。上汽集团还计划在2025年前实现出口百万辆汽车的目标,其中名爵海外销量是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诞生近百年的汽车品牌,名爵在全球市场仍具备号召力,海外消费者对于名爵品牌有着心理上的亲切感和认同感,这也让名爵得以在全球范围内收获持续增长的销量和认可。
此外,为了实现在欧洲市场12万辆的年销量目标,上汽集团计划为欧洲市场量身定制一款全新电动车——MG EH32。谈及该车型的前景,上汽集团对媒体透露,经过多年市场考验,随着上汽集团在海外市场的销量达到一定规模,上汽集团已经到了在海外市场进行本土化研发的最好时间点。
“这款车是上汽集团集成本土优势资源,瞄准全球市场的一款拳头产品。经过全球市场调研,MG EH32将会搭载电动车专属架构、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创新技术,对标全球化的安全标准。”上汽集团相关负责人对媒体表示。
并购合作实现双赢
通过并购,一些海外老牌车企不仅在资本上与中国车企良性互动,还保持了品牌连续性,实现了先进技术共同协作应用,形成多重共赢局面。
吉利集团在2010年并购沃尔沃后,双方进行了一系列深度合作。沃尔沃主要车型S90、S60L、XC60等明星车型也逐步实现在中国成都、大庆的整车生产基地完成。
沃尔沃汽车首席执行官汉肯·萨缪尔森曾说:“沃尔沃在中国设厂,绝不是用来生产二流汽车的。”只要遵循严格完备的生产体系,不管是在中国、欧洲还是美国,都能生产出统一品质的汽车,而且在中国设立工厂实际上有助于提高沃尔沃的产品竞争力。
如今,中国制造的沃尔沃汽车已远销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遍布五大洲市场,凸显了“中国制造、全球品质”的硬实力,也是沃尔沃汽车深耕中国、服务全球的坚实力证。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并购形成的品牌合作,沃尔沃和吉利集团共同研发的CMA紧凑型模块化架构成为两家车企共赢的一大抓手,将生产技术和安全标准提升至国际一流水平。
汉肯·塞缪尔森表示:“CMA紧凑型模块化架构生产的40系列车型有巨大的潜力,这将帮助我们在重要的紧凑车型中扩大市场份额和渗透率。”
据悉,所有诞生自CMA架构的车型,全都在各项安全碰撞测试中取得十分优异的成绩,包括目前中国最苛刻的中保研碰撞测试。该架构具备的灵活性和延展性能够兼容不同级别的车型,尺寸范围更广,涵盖的品牌更多,并且产出车辆的稳定性也可以得到保证。
此外,吉利集团还在2017年6月与马来西亚DRB-HICOM集团签署最终协议,收购DRB-HICOM持有的宝腾汽车49.9%的股份,并收购了宝腾持有的英国路特斯集团51%的股份。至此,世界著名跑车品牌路特斯也被吉利集团收至麾下。
自此,路特斯加深在智能化、电动化领域的拓展。2月22日,路特斯全球总部智造中心一期项目开工仪式在武汉经开区举行,与路特斯武汉智能工厂一并成为业界焦点。
与其他超级跑车品牌不同,路特斯在全面转型电动化的同时注重向“生活用车”领域拓展。路特斯预计10年后年销量将从2021年的1710辆增长至15万辆,涨幅接近100倍。有业界预测认为,未来五年内,智能化将是路特斯发展的关键,而中国智能工厂是重要一环。
主动建厂集聚优势
近年来,特斯拉在中国建厂备受瞩目。特斯拉是在中国放开汽车行业外资股比限制之后首家受益的企业,位于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的上海超级工厂,在2019年跑出了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交付的“特斯拉速度”。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公布的2022年开年销量数据显示,特斯拉1月以59845辆的交付量迎来“开门红”。值得注意的是,1月特斯拉出口量达40500辆,凸显了上海超级工厂作为特斯拉主要出口枢纽的重要战略位置。
运营仅两年的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已经成为特斯拉主要的出口中心。在上海超级工厂的助力下,特斯拉频频收获欧洲、亚洲等国家和地区的好评,“中国制造”功不可没。目前,上海超级工厂已经达到90%以上的零部件本土化率。在特斯拉超级工厂所在的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已经构建起汽车芯片、自动驾驶系统、汽车内饰、车身、新材料、精密加工等新能源汽车全生态领域“安全、自主、可控”的产业生态。
特斯拉Model 3车型在全世界都获得了巨大的销量,虽然特斯拉也想在欧洲建厂,但是一直以来都进展缓慢。而在中国建厂,开工当年即建成、投产、交付,这样的速度是其他国家都无法比拟的,而且中国有 宁德时代 、 比亚迪 等动力电池厂家支持,而本土汽车元器件供应商更涵盖新能源汽车三电、整车冲压磨具、底盘、内饰、中控等几乎全部子系统。
2021年特斯拉年度财报也对上海超级工厂给予了极大肯定。面对全球供应链、物流运输、劳动力和其他生产制造等方面的挑战,特斯拉财报指出:“本地化生产对降低单车成本以及提高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技术集群效应在中国日益凸显。2021年 上海临港 新片区的工业总产值达到2550亿元,新能源汽车成为首个千亿级产业。预计到2025年,新片区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将突破3000亿元,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地。
业界认为,世界名车越来越多产自中国,其实也带动了中国汽车品牌崛起,成为中国汽车品牌的信誉背书。而智能化、电动化等汽车业新趋势,在中国市场获得了比欧美成熟市场更大的成功,中国车企在这些新领域布局更早,对本土市场的了解也更深入,这些都是促使海外车企选择中国作为产地的重要因素。
尤其是新能源汽车最核心的零部件动力电池,其产能一直是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在动力电池领域发展迅速、产业链完善,而海外动力电池厂多处在建设周期,在动力电池处于“卖方市场”和全球汽车业寻求电动化转型的当下,相信越来越多寻“捷径”的海外车企会将脚步迈向中国。
罗兰贝格高级合伙人兼大中华区副总裁郑赟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未来中国整车出口比例会越来越高,中国车企造车能力近年来进步显著,受到业界认可。“一方面利好政策落地,2022年放开了汽车类外资公司在华持股50%限制,会吸引更多外国车企在华寻求建厂造车;另一方面,全球汽车业加速拥抱电动化,中国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相关领域具备优势,涉及的一、二级供应商齐全,相信会有越来越多海外名车在未来落地中国工厂。”
出处:经济参考报
免责条款:★★以上摘录不保证没有疏漏,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