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绿色低碳转型的全面推进,“碳排放管理员”应运而生。“双碳”行业前景广阔、市场潜力巨大、人才需求旺盛已成为业内共识,预计“十四五”时期我国需要的“双碳”人才数量近百万。
——“碳排放管理好了就是资产”
打开“电力数据填报系统”,对15家下属煤电企业更新上报的碳排放指标进行核对,是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电力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主管杨国辉每天上班都要做的一件事。
“包括发电量、耗煤量、煤炭综合样在内的12项关键指标数据,每天都要核对,每月还要复核,必须确保数据准确无误,不能出半点差错,因为碳排放数据的准确性,是碳交易的生命线。”从日报、周报、月报到年报,杨国辉给《经济参考报》记者详细介绍了系统内的数据质量管控内容。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2021年7月16日正式启动上线交易后,对于首批纳入的2162家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而言,低碳化已经成为硬约束而非软指标。
作为宁夏最大的煤电和供热企业,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电力有限公司近年来持续推进煤电低碳转型升级,“十四五”期间,预计供电煤耗平均每年同比下降2克/千瓦时。
“对于企业来说,碳排放管理好了就是资产,管不好就是成本。”作为公司具体负责碳排放管理的业务人员,杨国辉深感责任重大。
在华能集团从事碳排放管理工作的陈明光有着相同的看法,最近他正因为碳排放管理线上培训的事忙得不可开交。满眼数据、满屏表格、满脑子计算公式——这是陈明光工作的常态,他需要督导华能集团旗下火电企业及时准确上报碳排放数据,认真审核、统计各类报表及相关印证资料,实时细致做好碳排放数据管理业务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碳排放数据真实、准确、完整。
在2022年7月份到集团公司工作之前,陈明光在华能海门电厂负责碳排放和能效管理工作。这是南方电网首座单机容量达百万千瓦的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电厂,规划分两期建设6台国产百万千瓦机组,已投产4台,在建2台。
“海门电厂煤量多,2021年采购煤量超1000万吨。由于煤种过多,给碳排放数据统计带来很大挑战。”陈明光组织海门电厂技术团队,通过规范化校验计量设备、标准化做好煤质采制化,完成油、煤、电各项排放源的精细化统计,以零问题通过国家碳排放核查机构的核查。
——“十四五”人才需求近百万
像杨国辉、陈明光这样的“碳排放管理员”不在少数。
2021年3月,人社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发布了18项新职业,“碳排放管理员”被列入国家职业序列。
根据定义,“碳排放管理员”是从事企事业单位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监测、统计核算、核查、交易和咨询等工作的人员。包含但不限于下列工种:民航碳排放管理员、碳排放监测员、碳排放核算员、碳排放核查员、碳排放交易员、碳排放咨询员。
“目前碳排放管理相关从业者有5到10万人。”申请设立这一新职业的牵头部门 中国石油 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产业发展部副主任李永亮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碳排放管理是一个技术性、综合性较强的工作,需要熟悉相关政策、标准和技术,掌握规划、核算、核查和评估等众多技能。
据了解,人社部日前就《碳排放管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征求意见,对各等级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和理论水平予以明确规定。这是开展碳排放管理员职业教育培训和技能等级评价的基础。同期进行的碳排放管理员系列教材编制工作也基本完成,将配合标准开发后续进程并陆续交付出版。
学校教育正在加快跟进。教育部印发《加强碳达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作方案》,西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等多所高校纷纷成立碳中和学院,培养低碳行业专业人才。
“目前来看,碳排放管理员就业前景不错。在未来一段时间,真正掌握碳排放管理知识和技能的人才、高端复合型人才等都比较紧缺。随着‘双碳’工作的深入推进,人才需求会加速形成。”李永亮表示,通过对能耗和碳排放量较大行业企业、履约企业的调研以及对将来碳咨询、碳金融等机构的市场规模评估,“十四五”期间我国需要的“双碳”人才在60万至100万左右。其中,碳排放管理员占到75%左右。
——“双碳”目标催热绿色职业
日前,《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修订终审通过,标注了134个绿色职业,占职业总数的8%。
包括碳排放管理员在内的绿色职业不断涌现,表明绿色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国家绿色经济快速发展和 新产业 、新业态不断壮大。
近年来,我国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逐步建立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稳妥有序推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优化完善能耗“双控”制度。数据显示,与2012年相比,2021年我国碳排放强度下降了34.4%。
作为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履约完成率达到99.5%,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约45亿吨,是全球覆盖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截至2022年9月30日,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超1.95亿吨,累计成交额超85.59亿元。
据了解,全国碳市场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将逐步扩围升级。根据此前规划,“十四五”期间我国八大高排放行业——火电、建材、钢铁、有色、石化、化工、造纸和航空都将逐步有序纳入碳市场。目前,相关行业碳配额分配方案、全国碳市场运行测试方案等研究制定工作都在推进中。
《中国碳市场回顾与展望(2022)》预计,完成八大行业覆盖之后,全国碳市场的配额总量有可能从目前的45亿吨扩容到70亿吨,覆盖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60%左右。
“‘双碳’工作的持续推进,对我国产业发展和就业趋势都将会产生深刻影响。随着各个行业逐步纳入全国碳市场,包括碳排放管理员在内的‘双碳’人才的重要性会进一步凸显,就业增量空间也比较大。”李永亮表示,未来选择专业,含“碳”量将成为重要标准。
“随着碳排放政策密集出台,碳交易越来越频繁,专业化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掌握更广、更深、更细的专业知识,这对我来说是一项新的挑战,必须不断学习和钻研。”杨国辉对这一职业的前景很看好,也很期待。
出处:经济参考报
免责条款:★★以上摘录不保证没有疏漏,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