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洲河从黑臭水体到水清岸绿发生了巨大蜕变,练江从“污染典型”到“治污典范”完成了华丽转身,这两条曾经的重污染河流治理的显著成效是广东不折不扣推动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任务全面落实到位的缩影。
近年来,广东扎实做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科学谋划、系统部署、强力推进。推动解决了一大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有力地支撑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居环境改善。广东正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为契机,走出一条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数据显示,五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累计投入近7500亿元补上历史欠账。“十三五”期间,广东生态环境保护各项目标任务高水平完成,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显著提升,全省单位GDP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强度较2015年分别下降40.6%、40.0%、38.5%和35.0%,碳强度下降22.35%,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目标;全省PM2.5年平均浓度降至22微克/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至58.7%。
解决环境短板问题推动全省环境持续改善
作为全国经济和人口第一大省,广东以全国1.9%的国土面积承载了全国8.9%的人口和10.9%的GDP,主要污染物单位面积排放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7~4倍。
面对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突出矛盾,应该如何破局?广东给出的答案是:通过有效破解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指出水环境污染等环境资源短板问题,推进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协同推进。
从建立“1+3+N”三级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体系到《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十四五”规划》充分衔接“三线一单”成果,广东以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推动国土空间开发和自然资源利用方式转变。
从茅洲河的蝶变之路到练江的濯清之路,广东以实现江河安澜、秀水长清为目标,有力支撑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居环境改善。
从“碳达峰十五大行动”、《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发布到韶关老工业城市的生态发展嬗变,广东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加快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从啃下“硬骨头”补齐固体废物处置短板到“无废城市”建设取得扎实进展,广东以源头防控为重点,加快补齐固体废物治理短板。
从出台支持北部生态发展区生态补偿和产业引导的实施意见到把“湛江红树林”打造成广东生态建设新名片,广东强化生态系统保护监管,系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
推出暖企措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如何高效统筹好生态环保与经济发展、疫情防控和风险防范?“在落实督察整改的同时,我们推动出台一系列帮企暖企措施,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监察办公室主任赖海滨介绍。
——强化重点项目环评全过程服务。广东省生态环境厅成立省重点项目和规划环评工作专责小组,出台优化重点项目服务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十项措施,从项目拟建、手续办理到建设运行,全过程支持重点项目建设。今年1-8月,共审批151个项目涉投资总额约3300亿元。
——统筹谋划生态环境重大项目实施。经初步梳理,“十四五”全省生态环境领域重点项目共1146个,预计总投资3904亿元。
——创新优化监管服务方式。开展“送法规、送技术”进企业活动等暖企帮企措施,在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环境问题的同时,推动企业走绿色发展之路。指导各市制定完善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今年以来累计纳入正面清单的企业达997家,指导帮扶企业688家次,实现对守信者“无事不扰”,对违法企业“利剑高悬”。依法对首次违法、危害后果轻微且及时改正的违法行为免于处罚,共依法减免处罚案件1218宗。
——严守生态环境安全底线。统筹抓好生态环境疫情防控,开发“医废通”微信小程序,推进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扩能提质,切实做到医疗废物收运处置、环境监管“两个100%”。
出处:广州日报
免责条款:★★以上摘录不保证没有疏漏,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