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5G成为最重要的技术背景,其低时延、大带宽、广连接的技术优势,可以提升城市感知的灵活度、弹性和精细程度。在5G技术的加持下,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快速升级,深刻改变着城市面貌。
数字化转型驱动新一轮智慧城市构建
新一轮智慧城市规划和建设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展开。在本轮智慧城市构建中,数字化转型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驱动,技术赋能结合机制创新也是本轮建设阶段的最大特点,数字技术给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带来了新的模式,各个城市以数字化转型的方式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的变革,生产要素和资源要素配置被重新定义,加速迈向城市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城市竞速换道智慧化
河南许昌,从选址、建厂到投产仅用58天,基于华为鲲鹏构架的首条黄河鲲鹏服务器和台式机生产线投产并实现首批产品交付,刷新了河南实体企业落地的最快纪录,全国首个基于黄河鲲鹏算力、具有本地特色和亮点的新型智慧城市样板渐成雏形。
这只是许多城市正在进行生产方式转型的一个缩影。在长沙,华为打造的湖南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云创新中心,助推长沙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集聚高地;在成都,“蓉城智能体”这一面向全场景智慧的城市综合智能体,将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落地;在福州,共建“全国数字应用第一城”战略合作协议下,华为将发挥技术优势和产业链平台优势,带动福建区域及上下游产业集聚发展,构建“数字福州”新生态……
业界普遍认为,靠招商引资、摊大饼式发展的城市明显开始后劲不足,而着力打造智慧城市、走科技创新发展之路的城市,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城市竞速已经迈进“智慧城市”赛道。而智慧城市建设以及运营迭代,引发对芯片、服务器、计算机等智能硬件以及新一代智慧技术的巨大需求,也为智慧化、数字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随着以云计算、AI、5G等技术为代表的新基建不断加速,引领着实体经济发展模式产生深刻变革,成为实体经济增长的有力支撑。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认为,新基建是当前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物质载体之一。它将城市的智慧化从服务层落到物质层,是城市空间层面重要的载体系统。
从信息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必由之路。“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以数字化助推城乡发展和治理模式创新,全面提高运行效率和宜居程度,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工信部等十部门不久前联合发布的《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从增强城市感知灵活度、优化城市治理弹性、提升城市治理精细度等方面给出了智慧城市的解决方案,内容覆盖新型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业务终端、行业应用等领域,将切实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提高市民满意度与获得感,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
在政策的助推下,智慧城市的落地速度进一步加快,也吸引互联网和科技巨头加入到智慧城市建设行列,分享智慧城市诱人的市场蛋糕。近年,三大运营商、BAT、华为等巨头都积极布局智慧城市业务,以期抢占智慧城市市场制高点。作为智慧城市领域领头羊,华为提出了“1+1+N+X”的城市智能体参考架构:即一个统一的城市数字底座+1个城市运行指挥中心+N个垂直领域应用+X个跨领域场景应用。据华为全球政府业务部总裁岳坤介绍,华为至今已参与了全球40多个国家、700多座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
智慧生活提高城市温度
上海为独居老人安装NBIoT水表、智能门磁、数字烟感等数字系统,如果超过12小时用水不足0.01立方米会自动报警,居委会干部会第一时间上门探视老人;应用5G技术的地铁创新示范,全面探索地铁大客流疏导、地铁行车组织、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全智能运维、无人驾驶等应用,创建5G智慧地铁标准体系。
广州“一网统管”12345热线实现智能派单,过去白云区平均每月受理工单2万多,需8名派单员,平均每单用时4分30秒;现在AI智能派单占受理总工单的80%,机器派单准确率88%,平均每单用时1分15秒,问题处理效率提升了70%以上,市民满意度得以大幅提升。
在深圳,作为华为在全国首个落地的城市智能体实践,人们感受到最快捷的出行体验莫过于在机场。围绕机场出航,深圳构建了机场运行一张图、机场安全一张网和机场安全一张脸等智慧化的场景服务。通过AI平台对 海量数据 进行分析,提前预测航班准确放行率,目前已经提升到87%。每年有近260万人次的旅客不用再乘坐摆渡车,极大地提升了旅客的出行体验。
在张家港,目前80%的政务服务事项已实现“一网通办”,“今日张家港”统一政务服务App努力让线上能办的掌上也能办。张家港还在江苏全省率先实现县域范围内医疗健康信息的互联互通、居民就诊的“一卡通”“无纸化”。聚焦市民关心的养老问题,积极发展智慧养老;依托海量数据建立主动发现机制,瞄准救助相对贫困人群。全力推动全市各层级、各部门“一图全面感知、一键辅助决策、一体联动指挥”。2020年,张家港成功上榜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城市作为一个复杂巨系统,如何持续健康和高质量发展,如何让城市里的各个群体生活得更美好,是每个城市最关注的问题,也体现出这个城市的温度。当前,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现象凸显,人口流动性加大,城市需求的变化、数字鸿沟的跨越,都将催生新的挑战。
在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看来,5G、大数据、AI、物联网等数字化能力就像100多年前的电力,最初的功能仅仅是提供照明,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行业应用的逐步深入,这些能力将融入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化学反应”,在驱动千行百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不断改变我们的生活。
《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到2023年,形成一批智慧社区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全方位数字化社区生活新服务,将城市服务下沉到街区层面,提升城市服务的人性化和精细程度,实现“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依托最新的ICT技术,从VR导引 机器人 、AI人脸识别门禁、智能分类垃圾桶、社区养老等政务服务、社区智能化应用,为人们提供更多元化、更人性化、更有温度的城市服务形式,提升智慧城市服务质量。此外,ICT技术还有助于提升城市感知的灵活度。很多以前需要开挖路面、繁复布线的摄像头、智慧表计,现在可以通过5G、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安全的无线互联。ICT数字技术还可以赋能城市治理突破当前面临的挑战,比如“预防”这一最大难点。基于政府现有的管理经验,在机器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大数据和AI技术,预测城市未来,更好的储备和调拨资源,让市民对管理无感,让城市更加舒适和安全。在ICT技术的加持下,物理城市正在和虚拟城市相融合,过去的物理信息正在变成极具价值的数据资产,指导城市治理、生产生活的优化,持续发挥数据动能,释放数据价值。
城市治理能力大幅提升
北京“营商环境优化”、上海“一网通办”、深圳“秒报秒批一体化”、江苏“不见面审批”、浙江“政府数字化转型”、安徽“皖事通办”、福建“数字福建”、广东“数字政府改革”、贵州“全省通办”等创新经验,已经成为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典型标杆。《2020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推广的全球50个电子政务创新经验中,我国有5个实践案例入选。该报告还显示,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指数取得历史新高。其中,作为衡量国家电子政务发展水平核心指标的在线服务指数,我国全球排名从2012年的第62名大幅提升至第9名。短短几年时间,从逐步追赶到实现跨越发展,进入到全球领先水平。
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王益民认为,随着5G网络和其他下一代设备的推广,社会将在人工智能、区块链、增强和虚拟现实等领域拥有以数据为中心的应用,并将进一步促进数据供求,使世界成为一个真正的数字社会。崭新的数字和数据技术以及相关应用指数级的增长和快速演进,毫无疑问将会影响政府的运作模式。
华为全球政府业务部总裁岳坤认为,智慧城市在经历了以应用驱动的概念导入阶段、以技术驱动的试点探索阶段,以数据推进的统筹推进阶段,已经进入数字化转型的4.0阶段。数字化转型阶段的特点是技术赋能结合机制创新,用数字化转型的方式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的变革,最终达到城市化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全国许多城市也在探索智能化的升级。在北京,伴随5G、AI、云场景化落地,成功打造了北京地坛医院等5所医疗机构的“5G+WeLink会诊平台”、延崇高速全国首次无人自动驾驶等多个智慧场景应用;在上海黄浦区,“一屏观黄浦、一网管全城”作为智慧城区建设目标,通过“观、管、防”,打造黄浦“城区智慧大脑”,全力提升城区治理智能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在长春,作为国内首个挂牌的城市智能体运营中心,“长春智能体运营中心”集运行态势展示和专题分析于一体,采用“服务+管理”模式,统筹管理实现全场景智慧、全要素聚合协同、全周期运营,为“数字吉林”提供强大的数字基础设施,助力打造东北亚数字经济样本。
业内人士认为,越来越多的实践表明,ICT技术与城市的千行百业融合“发酵”,将驱动城市从单独的物理世界走向与数字世界的共生共荣,带来大规模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变化,而在这个转轨过程中,也将诞生巨大的产业机遇。
重庆:“智慧名城”精细化惠及百姓
5G支撑城乡学生同上一堂课、“城市大脑”实时掌控城市运行状况、指尖“秒办”政务事项……近年来,重庆加快建设“智慧名城”,政务服务、社会治理、民生改善等领域越来越“聪慧智能”。
地处西部的重庆,如何打造“智慧名城”?记者采访了解到,通过筑牢数字基建“硬件”基石,持续构建“云联数算用”要素集群,以大数据智能化“为生活添彩”,正有力驱动重庆加速迈向“智慧名城”。
构建“智慧名城”四梁八柱
打造“智慧名城”,数字基建先行。近年来,重庆数字基建不断提速,已建成规模位于西部前列的数据中心集群,仅两江国际云计算产业园就已形成40万台服务器的支撑能力;还获批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正建设拥有每秒数亿次级算力的超算中心,将成为国内首个商用营运超算中心。
腾龙数据中心总投资达20亿元、拥有10万余台服务器,机组忙碌运行。“市民每刷一遍医保卡、调取一次渝康码,都需要进行数据交互。”腾龙数据中心运营经理周亮表示,该数据中心已服务全市政务、医保、金融、娱乐等众多领域。
5G赋能千行百业,更是智慧城市基础性的技术支撑。目前,重庆已建成5G基站4.9万个。据赛迪研究院发布的《中国5G区域发展指数白皮书》显示,重庆市5G基础设施建设居全国第五、西部第一。
数字基建之外,近年来重庆还着力推动数据“聚通用”(汇聚、联通、应用),加速构建“云联数算用”全要素集群,让数据的交汇、应用赋能城市管理、民生改善等方方面面。
以“云”为例,重庆全面实施“云长制”,全市政务信息系统上云率已达99%,在全国率先建成“国家-市-区县”政务数据共享体系,并建成数字重庆云平台、城市大数据资源中心,“数字底座”渐趋完善。
“通过筑牢数字基建基石,推动数据‘聚通用’,以‘云联数算用’为主线全面发力,构筑支撑智慧城市运行的四梁八柱。”重庆市大数据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城市管理“聪慧智能”
路灯根据光照情况自主开关,发生故障迅即报警;智能窨井盖一旦破损或被非法移动立即报警;名木古树缺水或过热,“智慧管家”马上补水喷淋……在两江新区“智慧城管”指挥大厅,市政、园林、交通、水利、林业等数十项业务均被集纳到一块大屏,辖区内所有的重点路段,小区街道的运行管理状况可直观呈现,全部信息一目了然,指挥调度高效简便。
何以能够如此?原来,依托智慧城管项目建设,从隐蔽的窨井盖到小区内的化粪池都装上了智能感知设备,并被连接到两江新区“城市大脑”。由此,城市变成了有丰富神经元的智能体,管理部门依靠这套系统就可“一网管全城”,城市运行的难题可精细化解决。
不仅仅是两江新区,以“智慧名城”建设为抓手,重庆全域城市管理都变得越来越“聪慧智能”。
在重庆新型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大屏幕上的数据不停闪烁、实时更新。这座重庆智慧城市的“智能中枢”于2020年建成投用,首批接入80个市级部门、区县及企事业单位150个业务系统,初步实现“一键、一屏、一网”统筹管理城市运行。
“比如当前重庆正紧急开展防汛救灾工作,运管中心就可对暴雨、洪水等突发事件采取及时应急响应,实现跨层级、跨部门、跨业务调度指挥。”重庆市大数据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说。
此外,重庆多地还着力打造一批“小切口、大民生”智能化创新应用项目。如江北区市场监管局搭建的“食品安全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监管平台,可实时监管辖区内学校的食堂后厨:在该局监管指挥中心LED大屏幕上,多所学校的后厨加工间、操作间等实时画面尽收眼底,包括食材清洗、加工,厨具清洗、消毒,饭菜烹饪、出餐等全过程一目了然。
“智慧生活”进入寻常百姓家
建设“智慧名城”,关键在于推动智能化应用为百姓生活添彩。近年来,着眼于更好满足市民办事、就医、养老、就学等民生需求,重庆加快开发应用“智慧生活”的步履不停。
以政务服务为例,2018年重庆就上线了“渝快办”政务服务移动端,通过政务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协同管理,很多过去需要提供证明、现场核验的事项,现在都可实现“指尖触达、掌上通办”。近期“渝快办”已升级至3.0版本,办理事项增至1875项、用户突破2100万人。
此外,“渝康码”累计申码量3100万次,访问量21亿次;“渝快融”融资平台助20.4万家小微企业融资320亿元;“远程医疗”年服务患者200余万例,边远地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大医院优质服务……“智慧生活”正加速走入重庆寻常百姓家,更多市民得以共享“智慧名城”建设的红利。
在重庆礼嘉街道嘉宁社区,人脸识别进出小区门,3秒即可刷脸回家;在公共休闲区散步,可连接小区蓝牙音响播放美妙音乐;通过智能App就能迅速联系物管人员,解决生活难题……迄今重庆已推出53个智慧社区项目,今年底前将建成智慧小区120个。
重庆市大数据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应用为导向,未来重庆还将持续打造“住业游乐购”全场景集,在未来社区、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数字娱乐体验、智慧商圈等多方面场景发力,推动更多的“智慧生活”模式惠及百姓。
出处:经济参考报
免责条款:★★以上摘录不保证没有疏漏,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