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控人涉嫌内幕交易,13.6亿定增项目搁置
光伏二级市场前阵子出了个大瓜。
2022年8月19日,连城数控(835368.BJ,公司)披露称,公司实际控制人兼董事长李春安因涉嫌内幕交易,已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同日,公司便收到了北交所问询函,要求说明情况。
公司火急火燎地回复称,其也是披露公告当日才得知此事,经向李春安确认,涉嫌内幕交易的标的并非本公司股票,也不涉及北交所其他公司的股票。
(来源:公司2022年8月19日问询函回复公告)
当然,还有那套烂大街的心理按(欺)摩(骗)标准措辞:虽然实控人被立案调查,但不会对公司生产经营、重大事项决策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
照风云君看来,这可就是信口开河,瞪着两大眼珠子说瞎话啊!
要知道,公司于一个月前的7月15日,刚刚公布了一项定增计划,拟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不超过3900万股,募集资金13.6亿元。
然而,由于李春安被立案调查,公司暂不符合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条件,定增计划只能搁置。
这还叫不影响公司的生产经营和重大决策吗?
有意思的是,8月22日,远在深交所的上市公司隆基绿能(601012.SH)也为此发了一则公告,表示其经向李春安确认,后者涉嫌内幕交易的标的,也与隆基绿能无关。
(来源:隆基绿能8月22日公告)
隆基绿能为啥要特意澄清自己呢?
众所周知,隆基绿能是公司的大客户,常年向后者采购单晶炉和线切设备等光伏硅片生产设施。
同时,隆基绿能还是公司的关联方。
公司实控人为李春安和钟宝申,两者是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公司35.04%的表决权。而钟宝申,就是现任隆基绿能的董事长。
(来源:公司2021年报)
虽然公司坚称,钟宝申不直接参与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但从股权结构来看,钟宝申有能力影响公司的经营决策。
而隆基绿能这边,实际控制人为李振国和李喜燕夫妇,合计持股19.10%。李春安为一致行动人,但持股比例只有2.11%,不属于控股股东,也不产生重大影响。
(来源:隆基绿能2021年报)
两家上市公司都否认,案件也仍在调查阶段,李春安李老板究竟涉嫌内幕交易了个啥?
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
聆听甲方爸爸的每一次心跳
还是回到公司本身。
无论是业务还是持股方面,公司都和隆基绿能关系极为密切,算得上是后者的“小弟”。
那么,常年跟着“大哥”混,做到顿顿有肉吃了吗?
或者,你们能像风云君一样幸福,顿顿都有老板画的大饼吃到撑吗?
公司全名“大连连城数控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是一家光伏与半导体设备制造商。
光伏行业和半导体行业有一定的技术相通性,比如晶体生长、晶片研磨加工等环节。
公司产品组合包括单晶炉、开方机、截断机、切片机、激光划片机、ALD、PECVD、扩散炉等。整体来看,公司更侧重于光伏设备,并且以单晶硅片制造环节为主。
(公司产品组合,来源:公司官网)
从披露来看,公司的技术较为领先,称得上光伏设备“国产替代”的先行者,尤其是在单晶炉领域。
2008年12月,公司推出了国内第一台多线切割设备,填补了国产空白。
2019年3月,公司主编的国际半导体及光伏行业标准SEMI PV-0319《单晶炉内部加料器材料应用指南》发布。
资本市场方面,公司于2016年4月挂牌新三板,2021年11月成为北交所首批上市企业。
单晶炉领域,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为北方华创(002371.SZ)和晶盛机电(300316.SZ);
线切设备领域,主要竞争对手为上机数控(603185.SH)和高测股份(688556.SH)。
相比上述竞争对手,公司的营收规模不算突出。
2021年,公司营收规模仅超过高测股份,约20亿元,远不及北方华创和上机数控约百亿元的营收规模。
但公司的优势在于产品多元化,对光伏中上游产业链相关设备的覆盖较为全面,以单晶炉、线切设备、磨床为主,并分别于2020年和2021年新增了光伏电池片设备和银粉业务。
(来源:公司2021年报)
公司的业务布局,离不开隆基绿能的影响:长期以来,隆基绿能以一己之力托起了公司的业绩。
2013-2021年,公司营收从1.2亿元增至20.4亿元,期间CAGR为43%。但营收增速波动较大,最高达134%,最低为-8%。
2021年,公司营收增长较为低迷,同比增10%;2022年前三季度,营收21.3亿元,同比增长88%,一改去年疲态。
期间,隆基绿能一直是公司的最大客户,营收贡献超过6成,2021年为72%。
包括隆基绿能在内的前五大客户合计营收贡献高达90%,2021年为94%。
不过,除隆基绿能外的其他客户并不稳定,不乏“昙花一现”者。
比如,2018年,江苏协通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贡献了16%的营收,一跃为第二大客户,但此后不再露面;
类似情况还包括2020年的第二大客户、贡献3.8%营收的晶科能源(688223.SH)。
相衬之下,愈发显得隆基绿能的“大腿”是多么粗壮坚挺、值得去紧抱。
单晶硅片是隆基绿能的核心业务之一,公司助其实现了相关生产设备的“一站式购齐”。
据披露,每建设1GW单晶硅片产能,硅片厂商需要配置100台单晶炉(以10MW/台计)、2台单晶截断机、6台单晶开方机、8台磨床和16台金刚线切片机。
(来源:公司2020年招股书)
可见,硅片厂商对单晶炉的需求最大,其次为线切设备(截断机、开方机、切片机)和磨床。公司的营收结构,也与之相符。
单晶炉一直是公司的核心产品,2021年营收11亿元,占比54%;线切设备营收5.5亿元,占比27%;磨床营收1.3亿元,占比6.6%。
近年新增的电池片设备和银粉业务,目前规模尚未成气候,2021年合计营收4109万元,占比仅2%。
从整体增速来看,单晶炉的成长性最好,近5年(2017-2021年)的CAGR为35%;同期,线切设备和磨床的CAGR分别为15%和-5%。
但单晶炉的增速最不稳定,2020年同比增148%,2021年同比下滑-3.5%。从而造成公司营收的波动性较大。
公司单晶炉出货是否存在逻辑呢?
实际上,公司单晶炉的营收增速,与隆基绿能的硅片产能增速高度一致。
2020年,隆基绿能大幅扩产,硅片产能在年内翻了一番,年末为85GW;2021年,隆基绿能扩产步伐明显放慢,年末产能同比增24%,增速创五年新低。
公司的产品销售模式为订单式直销,即与客户签订订单后再安排投产。因此,合同负债和存货是不容忽视的先行性指标。
值得关注的是,截至2022年前三季度末,公司合同负债为11.6亿元,同比增269%,规模和增速均创历史新高。
同样亮眼的是,2022年前三季度末,公司存货同比增287%,至31.9亿元。
当然,对于投资者来说,即便不清楚商业模式和财务特征也没关系,下载市值风云App搜一搜,独立第三方研报结合吾股排名,一目了然、心里有数。
(来源:市值风云App)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单晶硅片生产流程以拉晶为核心环节,如果单晶炉设备的质量和稳定性不过关,会拉低产能和成品率,给硅片厂商带来重大损失。
因此,硅片厂商非常重视单晶炉供应商的技术工艺水平,通常不会轻易变更供应商。
但风云君不认为隆基绿能依赖公司的单晶炉技术。
公司在招股书披露了一个细节:公司销售给隆基绿能的单晶炉均价,约只有其他客户的50%-60%;线切设备的销售均价则没有明显差异。
(来源:公司2020年招股书)
公司招股书透露了一个“商业机密”:长期以来,其销售给隆基绿能的单晶炉是不配置热场系统的。
而单晶炉的热场系统,是生产出高质量单晶的关键。举个例子,随着大尺寸硅片日益成为趋势,单晶炉热场的尺寸也变得越来越大,从而对热场条件提出了新的技术要求。
(单晶炉示意图)
可见,隆基绿能选择将最核心部分的研发能力和工艺制造技术留在了内部,不给单晶炉设备厂商任何“卡脖子”的机会。
公司并非隆基绿能硅片生产设备的独家供应商。
据披露,隆基绿能还向北方华创采购单晶炉。2021年,隆基绿能向公司的采购额,仅占其年度采购总额的2.1%。
(来源:隆基绿能2021年报)
由于技术上并不依赖上游,隆基绿能近年来不断挤压上游的利润空间,公司一路滑落的毛利率便是证明。
2017-2021年,公司毛利率从43.0%下降至31.8%,2022年前三季度进一步降至26.2%。
毛利率被不断挤压,也导致公司的净利润率明显下滑,从2017年的21.6%下降至2021年的16.2%。
2022年前三季度,由于净利润率进一步降至10.6%,同比下滑3.8个百分点。
公司在营收大增88%的同时,净利润仅增38%至2.2亿元。
期间,公司的研发压力却没有减缓。
单晶炉设计制造工艺复杂,涉及到热学、自动控制学、半导体物理学、机械设计学等多门学科,需要应用温度控制、加热、精密传动等多项前沿技术。
同时,单晶炉设备以定制化为主,随着下游客户的技术更迭,设备制造厂商也要不断跟上客户的新需求,设计并制造出符合要求的设备。
2022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率为6.5%,处于历史高位。
公司的现金流压力也是相当紧张的:近年来,公司多数年份自由现金流为负。
2022年前三季度,自由现金流更是进一步恶化,为-4.1亿元。
公司无法持续实现净流入的经营活动现金流,根源也在于其大客户依赖症。
2022年前三季度,随着营收的增长,公司应收账款也大幅增长,且占营收的比例增长更快,当期达到55%。
近期,公司13.6亿元的拟募投项目因实控人李春安被立案调查而搁置,无疑将使短期内的现金流状况更为“雪上加霜”。
根据公司问询函答复,李春安明确表示,如公司生产经营存在相关资金需求,其个人将以无息借款的方式为公司提供财务资助。
(来源:公司2022年8月19日问询函回复公告)
李老板如此“慷慨”,哪怕自己都火烧眉毛了,还愿尽个人之力与公司“共渡难关”,中小投资者得知后一定相当“感(he)动(he)”。
公司的业绩主要靠隆基绿能一家独撑,日益依赖单一客户的同时,公司却未能建立起足够强大的护城河。
正如风云君分析,隆基绿能把控了单晶炉的核心技术,上游的设备供应商更像是一个“工具人”的角色。
背靠大树好乘凉,形容公司的境况并不贴切。受隆基绿能单晶扩产步伐不稳定影响,公司营收的波动性大。
同时,公司的盈利空间不断被上游挤压、现金流状况恶化,都表明公司正在遭受大客户依赖症的反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