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同壁财经2024-06-05
06月05日,南京云创大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5月21日,公司收到北交所出具的《关于对南京云创大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年报的二次问询函》,公司本着勤勉尽责、诚实守信的原则,就反馈所提问题逐项进行认真核查与落实,并逐项进行了回复说明。其中,公司被要求说明在 2020 年不存在“4-5 年”账龄应收账款的情况下确定 2020-2021 年迁徙率为 0%的做法是否合理,并结合该账龄组合应收款项 2021-2022、2022-2023 年迁徙率持续高于 90%的情况,说明纳入该 0%的迁徙率计算得出的年平均迁徙率是否能准确反映真实的回款情况。
问询中,北交所指出,根据年报问询函回复,公司 2020 年期末“4-5 年”账龄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为 0,对应计算的 2020-2021 年应收账款迁徙率为 0%,并进一步计算得出该账龄组合近三年平均迁徙率为 63.42%(该账龄组合下 2021-2022、2022-2023 年迁徙率分别为 92.87%、 97.40%)。
对此,北交所要求公司说明在 2020 年不存在“4-5 年”账龄应收账款的情况下确定 2020-2021 年迁徙率为 0%的做法是否合理,并结合该账龄组合应收款项 2021-2022、2022-2023 年迁徙率持续高于 90%的情况,说明纳入该 0%的迁徙率计算得出的年平均迁徙率是否能准确反映真实的回款情况。
回复中,云创数据指出,2020 年“4-5 年”应收账款为 0,当期“4-5 年”的应收账款不存在违约风险,最终确认的 2020-2021 年“4-5 年”迁徙率为 0%不会导致 2023 年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不充分的情况。由于公司 3 年以上应收账款占比为 13.07%,应收账款主要集中在 3 年以内,且 3 年以内坏账准备计提比例中 1 年以内以及 1 至 2 年均较同行业公司计提平均水平高 1%以及 5%,因此整体上按应收账款预期信用减值损失率计提坏账准备金额(10,593.36 万元)与同行业公司平均计提比例计算金额(10,504.33 万元)相比不存在少计提的情况,因此纳入该 0%的迁徙率计算得出的三年平均迁徙率能准确反映目前的回款情况。目前迁徙率会计估计存在一定的合理性,虽然 2020-2021 年“4-5 年”迁徙率为 0%不谨慎,但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整体计提不存在偏低的情况,也不低于会计估计变更前计提的金额,公司后续将谨慎合理估计迁徙率水平。此外,经模拟测算后,平均迁徙率与“4- 5 年”、“5 年以上”合并计算的应收账款迁徙率不存在明显差异,与 4-5 年应收账款的五年平均迁徙率相比谨慎。
通过模拟测算,云创数据指出,目前纳入该 0%的迁徙率计算得出的三年平均迁徙率更合理。
同壁财经了解到,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大数据存储与智能处理,主要的市场方向包括政府、教育、工业智能制造三大领域。公司为政府、教育、工业智能制造等领域客户提供科技含量高、实用性强的大数据存储与智能处理产品及整体解决方案。
在大数据存储业务方面,针对上述市场领域中十分庞大的数据存储需求,公司自主开发的 cStor 超低功耗云存储系统搭载低功耗处理器开发的 64 位超低功耗硬件平台,可为用户提供超低功耗、高密度的云存储服务,单个国标尺寸机柜(42U)最大容纳 5,300TB 存储容量,功耗低于 9,500W,支持万亿级文件规模,为客户构建高密度、低能耗、高可靠的大数据智能存储解决方案。公司大数据存储产品先后获得了南京市优秀发明专利奖、江苏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计划、江苏省优秀软件产品奖(金慧奖)、江苏省优秀版权作品二等奖等荣誉。
在大数据智能处理业务方面,针对上述市场领域中对大数据智能处理服务的需求,公司自主研发人工智能分析系统、工业智能平台、高维向量计算一体机等产品,为客户提供跨平台整合现有各种业务系统数据资源的能力,通过人工智能进行数据理解,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创造数据价值,并提供大量的智能算法,真正实现智能易用。其中,“群智共享的人机协同决策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 CICC 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同时,公司获“大数据应用部署与调优”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认证资质,也被国家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认定为“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智慧学习工场”。
目前,公司参与建设了大量行业标杆项目,例如:承接国家科技部科技创新 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专项“标准化儿童患者模型关键技术与应用”、国家超算深圳中心、紫金山实验室无损数据中心、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数据中心、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大数据平台、新疆公安厅高密度云存储、多省市公安厅局警务云、“智慧南京”云视频平台、“我的南京”路况大数据、宜昌“雪亮工程”视频云平台、吉林地震应急系统、多地智慧园区项目、清华、南大、南航等全国百余所高校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平台项目等。在国产化方面,随着国家政策逐步落地,以及国产化芯片进程的不断加速,公司已经与飞腾、海光、鲲鹏等系列的国产化硬件平台实现了兼容,陆续推出了大数据存储、大数据平台、以及多种人工智能的全国产化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