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证券之星2023-04-19
4月14日晚间,全球负极材料龙头贝特瑞发布2022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6.79亿元,同比增长144.76%;归母净利润23.09亿元,同比增长60.27%。2022年,贝特瑞聚焦负极材料主业,产能持续提升,同时公司在硅基负极、钠离子电池等产业新兴方向的布局成功打开了成长空间。
新建产能加速释放
2022年,贝特瑞负极材料全球龙头地位稳固。据鑫椤资讯数据,2022年贝特瑞负极材料市场份额达26%,同比提升5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全球第一。
市占率的提升主要得益于公司新建产能的加速释放。截至2022年末,公司已投产负极材料产能为42.5万吨/年,相较2021年末同比增长177.78%,其中四川新材料年产5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四川瑞鞍年产8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惠州贝特瑞年产4万吨负极材料项目、江苏新能源年产4万吨负极材料项目、天津贝特瑞年产6万吨负极材料项目等多个项目已投产并实现批量供货。
此外,公司积极推进新建项目,规模化优势不断强化。报告期内,公司子公司云南贝特瑞年产20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一期)、山东瑞阳年产4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山西瑞君年产10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已开工建设。海外布局上,公司与STELLAR公司合资建设印尼基地,注册了德国子公司并成立了日本办事处。
新业务方向打开增长空间
在负极材料主业之上,贝特瑞高镍三元正极、硅基负极、钠离子电池等布局有望创造更多盈利点。2022年,贝特瑞实现正极材料销量超过3万吨,对应收入103.01亿元,同比增长182.11%,位居行业前列。
在4680大圆柱电池市场需求逐步扩张的趋势下,公司“高镍三元+硅基负极”的产品结构备受关注。硅基负极业务上,公司布局硅碳负极和硅氧负极材料两大类别,总产能5000吨/年。其中,碳负极材料已经突破至第四代产品,比容量达到1800mAh/g以上;硅氧负极材料已完成多款氧化亚硅产品的技术开发和量产工作,比容量达到1400mAh/g以上。公司在深圳市光明区投资建设的年产4万吨硅基负极材料项目正按计划推进中。
此外,公司钠离子电池方向的布局取得实质进展。公司同时布局钠电正负极材料,正极材料方面主要是层状氧化物技术方向,负极材料在硬碳、软碳均有技术储备,并已通过国内部分客户认证,具备产业化能力。今年3月,贝特瑞子公司华宇新能源科技公司与雅迪科技集团联合发布了第一代钠离子电池及其配套两轮实车。钠离子电池高性价比、充电速度快、安全性高等优势将充分接受市场验证。公司表示,未来将与客户携手并进,共同打开生物基硬碳负极材料和氧化物层状结构正极材料的广阔市场,加速钠离子电池的规模化应用。
新能源热度带动产业链新机遇
当前,锂离子电池产业保持快速增长,加之“双碳”政策带来储能行业迅速扩张的市场需求,相关产业链市场机遇依然可观。根据QYResearch预测,2027年全球锂离子电池产业规模预计达到1234.1亿美元,2020年至2027年复合增长率为15.02%。储能市场上,开源证券预计中国、欧洲、美国2021—2025年储能系统新增装机规模复合增速将分别达到174.3%、76.3%、118.3%,到2025年,全球储能市场装机规模将超600GWh,新增装机市场规模将达10062.3亿元。
作为负极行业龙头,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增长保障了贝特瑞主营业务的稳固。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调研数据,2022年,中国锂电负极市场出货量137万吨,同比增长90%,预测到2025年,负极行业整体仍将保持30%左右的复合增长率,负极材料需求量在2025年将达300万吨。
同时,市场对电池能量密度要求的不断提升,促进了硅基负极、三元材料的市场需求,其中,高镍材料在三元材料中的份额或将持续提升,贝特瑞等相关产业链公司有望受益。据鑫椤资预测,2025年硅基负极出货量将超3万吨,较2022年大幅增长。三元材料上,2022年出货量为64万吨,同比增长47%。公司表示,消费者对新能源车型续航里程等要求,将带动匹配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高端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潜力,促进高镍材料在三元材料整体占比的提升,预计到2025年高镍材料占比达6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