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诺科技(831175)发布公告称,公司于6月13日接待了开源证券、英大证券、中信证券等5家机构的调研。
调研的主要问题及公司回复概要
问题1:相较于同行业竞争对手,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有哪些?
答:公司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赛道选择:公司深耕能源数字化服务领域二十余年,在国家双碳背景下,一系列重磅政策的出台刺激了用户可靠用电、节约用电、安全用电、能效管理、电力需求响应、清洁环保等各类用电需求,极大地拓展了公司能源物联网产品和能源数字化解决方案的市场空间;
2)技术产品优势:基于公司核心技术的场景转化,公司形成了覆盖“云-管-边-端”的丰富产品矩阵;
3)市场客户优势:凭借优质的产品及服务,公司赢得了客户企业的广泛认可,与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南方电网、华润集团、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吉利、阿里巴巴、京东、霍尼韦尔、小米等知名客户及集团在不同领域开展合作;
4)供应链优势:公司具备覆盖全国各地的营销服务体系,包含咨询、勘察、规划、可行性研究、设计、托管和生命周期运行维护等一体化的工程项目服务。
问题2:募投项目进展如何?
答:募投项目武汉生产基地及研发中心建设均按照预定计划正常开展,符合预期,未出现重大变化,预计2025年8月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问题3:目前公司海外业务布局是如何规划的?
答:公司海外收入的提升主要以充电桩产品、智能电力产品为主,目前正在积极规划布局新能源的海外业务,公司产品已覆盖全球80多个国家与地区,并得到海外客户的认可。
问题4:面对市场竞争加剧,公司如何评估自身在市场中的定位?
答:公司将自身定义为能源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者,采取以下差异化的竞争策略,以确保我们在能源数字化解决方案市场上的独特地位和竞争优势:
1)软硬一体的技术能力:我们将研发和创新置于公司发展的核心位置,具备了云、管、边、端的全栈自主技术研发能力,针对大客户大项目可以构建一整套百万点并发、可靠专业能灵活定制的软硬件+算法的大解决方案;公司整体实力和资质齐备;大客户的定制研发和交付能力突出;
2)模式创新:不仅在技术上追求突破,还在业务模式、服务方式上进行创新。基于行业know-how为客户提供合同能源管理、能源托管、机电运维、购售电等能源服务,真正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能源数字化解决方案;
3)全面的生态系统:我们建立了一个包括技术合作伙伴、服务提供商、研究机构和客户在内的全面生态系统。这种广泛的合作网络不仅加强了我们的技术能力和市场覆盖,也为我们提供了持续的创新动力和知识更新。通过这些差异化策略,我们不仅在技术层面与竞争对手分开来,而且在市场定位、客户关系和品牌价值等方面建立了独特的竞争优势。
问题5:能源管理系统现有技术与竞争对手的差异,壁垒是什么?
答:目前在能管系统市场上,市场参与者众多,派诺科技在能源管理系统的技术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从底层的智能电力仪表、传感器、通信设备到上层的系统应用平台全栈自研,可以最大程度保障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2)基于多年的不同行业、客户数据积累,形成一套能源调度算法,可以真正为用户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用能成本;
3)派诺自研充电桩、储能设备等,相关设备可以作为能源管理的子模块,为客户提供更进一步的源网荷储一体化能源服务,真正做到软硬件一体,提升整体解决方案的竞争力。
问题6:公司在碳交易与虚拟电厂领域有哪些拓展?
答:我们在碳交易和虚拟电厂领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拓展。这两个领域不仅对推动可持续能源转型至关重要,也为我们的业务增长提供了新的机遇。
1)碳交易领域的拓展:公司开发的碳管理软件,能够帮助企业跟踪和管理他们的碳足迹,为用户提供碳监测、碳核算、碳资产管理以及碳交易辅助等应用,帮助用户实现碳排放看的清、控的住,并生成符合行业标准的报告。同时公司与碳交易市场的领先平台合作,为客户提供无缝接入碳市场的服务,使他们能够购买、出售或交换碳信用。这种合作使我们的客户能够有效地参与碳交易,实现碳减排目标。
2)虚拟电厂领域的拓展:公司开发的虚拟电厂平台,整合了分布式能源资源,如可再生能源、储能设备和需求响应,利用AI和机器学习算法,我们的虚拟电厂平台可以预测电力需求、优化资源分配,增强电网的灵活性和稳定性,同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收益。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新的创新途径,在碳交易和虚拟电厂领域提供更多的价值和服务。
问题7:公司的研发投入情况如何?
答:公司2023年研发投入5410.50万元,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8.99%;2022年研发投入4837.52万元,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7.89%,研发投入增长11.84%。公司凭借持续性的研发投入、长时间的技术积累和多元化的人才梯队建设,在电力计量与测控、设备保护与控制、电气安全监测及新能源汽车充电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研发技术成果,公司产品先后荣获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三等奖、珠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等多项荣誉,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效果显著。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专利195项,其中发明专利48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82项,并参与了5项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4项地方标准和6项团体标准的起草。
问题8:公司数据中心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是哪些?
答:公司基于AI的数据中心一体化监控系统,融合多个系统,集采集、控制为一体;打破了传统业务架构运行模式;数据响应性更快,数据互通性更强;系统接口更灵活,稳定性更高;运维更便捷,更高效。在此基础上增加AI通过机器学习算法,生成“节能态”冷负荷预测模型,精确预测下一时段系统冷负荷,为全局调控做数据支撑。通过AI算法,生成虚拟传感,建立传感备份,保障系统在传感器失效时的正常控制,提高系统的可靠性。